美文网首页
孔子论朋友

孔子论朋友

作者: 豫兰剑客 | 来源:发表于2023-10-25 21:19 被阅读0次

    人是社会的人,每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而且人都有求同心,希望被人理解和认同。人们往往将很了解自己的人叫着知己,如果是双向的,互相了解与悦纳,就叫着知交。

    一个有知己或知交的人注定不会孤独,这里的知己或知交我们现在通俗的叫法就是朋友。

    有朋友,有真朋友,有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朋友,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往往要"众里寻他千百度",我不否认有"一见钟情"的缘份,但大部分的情况还是需要去"寻"的。

    怎么"寻"呢?我们不妨看看孔老夫子是怎么做的。

    孔子说:"君子以文会友。"君子用文章学问来结交、聚合朋友。"哦,原来是通过文化碰撞,擦出火花了就可以交朋友,反之,则不能。这种方法不妨叫着"碰撞法"。

    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意思是:不跟与自己志向不同的人交往。这个用的是"排除法"。孔子周游列国,一路行来,排除N多个与自己志向不同的人。

    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手。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意思是: 我找不到奉行中庸之道的人和他交往,只能与狂者和狷者相交往了。狂者敢作敢为,狷者对有些事是不肯干的。

    孔子奉行中庸之道,他认为中庸之道是最高的德行,他自己都没把握能否达到这个标准,更甮论别人,既然压根儿就没有,怎么能够与之结交?因此也只好降低结友标准,选择"狂者"和"狷者",两者虽然各有缺点,但一个敢为,有胆量有勇气,敢于追求理想,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一个有所不为,也就是不做他认为不对的事情。因此,还是可以与两者产生交集的。人怎么能完全一样呢,是吧?这个可以叫着"求次法"。标准降低以后,老人家还是有一些朋友的。

    此外,孔子认为还有三种人可交,三种人不可交。

    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意思是: 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公平公正的朋友、担当尽责的朋友、见多识广的朋友,能帮助到自己;爱占便宜的朋友、不负责任的朋友、自作聪明的朋友,会伤害到到自己。”

    择友的时候,肯定要考虑利害关系,不然,可不是自毁前路么?

    孔子除了对朋精心选择,还认为能够作为朋友的人多多益善。

    孔子说:"乐多贤友"。也就是喜欢多与贤德之人交朋友。交什么样的朋友,就会把我们带到什么样的境界,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思维,会影响我们的一生,交贤德的朋友自然会将我们向贤德的方向引导。

    怎样与朋友相处,孔子也有他的说法。

    孔子说:"朋友切切偲偲"。意思是: 朋友之间要互相切磋,互相督促。好的友谊是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

    孔子还说,君子要"以友辅仁"。意思是:君子要依靠朋友来辅助培养自己的仁爱之德。好的友谊还是导人向善的。

    朋友之间也要讲究分寸,讲究度,给彼此留下足够的空间。孔子说:"朋友数,斯疏矣。"对待朋友过于烦琐,就会反被疏远。”

    朋友言行不正确的时候,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呢,还是大声以色地指责呢?孔子的意见是: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意即:对待朋友要忠言相告,引导他向善。如果不听从就罢了,不要自取其辱。

    德行同样不好,从而臭味相投,联合起来干坏事,对彼此不利,那不叫朋友。孔子还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思是:君子团结不勾结,小人勾结不团结。

    以上是《论语》里面孔子对朋友的一些见解,就如孔子自己所说:德不孤,必有邻。一个人的品德没有问题,一定会"寻"到可以互相引领向上的朋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孔子论朋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sxy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