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这几天心情极度低落,时不时地感觉自己是个废柴。
每年的高考日都会想起当年的一分之差的遗憾。今年对自己有了更多的理性思考。
我之所以会留下遗憾,就是因为对自己要求太高,而且没有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实力是不足的。太过于一根筋,明明能力不够,却想要最好的,不愿意退而求其次,结果反而连那个比较好的都得不到。
这个道理,其实高考之后我就应该想明白。然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我,在考研的时候继续较劲,明明可以选择一个差不多的985,选择一个自己真正感兴趣,学得下去的专业,却不知怎的,好像跟命运赌气一样,选择了专业排名第一的人大。
每一次考试我对自己的预估都非常准确,我并不是什么学霸,如果我考试之前复习得好,心无杂念,考试成绩就好。但是大考之前我总是想太多,以至于中考,高考,考研都成为我的遗憾。也许我真的不适合这种大考。好在最后我也去了差不多的大学,上天对我不薄。
所以,现在真的要和过去的失败握手言和,真正地放下。虽然每年高考,考研都会提醒我曾经求学的失败,但也会激励我一次,不能就此一蹶不振。而我之前的奋斗,每次都是上天给我一盆水扑灭我的希望,却也留下了一丝微弱的火光。
高考之后我本来想要复读,填志愿也没有认真分析,随便选了一个外省的学校,没想正是外国语大学这个标签,给了我一点点在英语教育行业的自信和权威性。
考研失败之后,也不是没有想过二战,甚至在工作的第一年就重新买了参考书,头铁地打算边工作边复习。没办法,没有安全感,什么都想兼顾。没有百分百的把握考得上,让我辞掉工作全职备考,那是不可能的。似乎这样做就能证明,我就算工作了,也在努力改变自己,努力上进。然而我从事的是教育,考的却是经济,这样的分歧似乎决定了我今后的职业生涯走向精神分裂。
既然我现在做的是教育相关工作,去读一个经济学研究生,那我这一年的工作经历岂不是白费?我以后究竟想干什么?真的想从事经济相关工作吗?我对这个专业相关的工作没有任何实际的了解,一切知识仅凭书本。
而无心插柳柳成荫找到的工作,反而让我如鱼得水,找到了真正的快乐和成就感。乍一看,学经济就是比学教育有钱途。但是我喜欢帮助别人提高成绩,喜欢研究学习方法,喜欢帮别人规划学业,我觉得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一定也会赚到钱的。
所以,全新的参考书被我封存起来,放在阳台的角落里,被猫当爬梯。
刚毕业的头两年,工作各种艰难。无数的面试,让我面对各种牛人的时候也能够表面镇静,云淡风轻,不卑不亢地开始我的表演。
我辞掉了xdf做得好好的初中英语老师的工作,想要去教留学考试。人们告诉我,你得留过学才行。
我没有钱留学,于是我跑到留学行业的一个小机构,从实习生干起。
前辈大周末的让我给她做课件,美其名曰是锻炼我,实际上也只是单调的复制粘贴而已。
备课到凌晨两点,还是被老板激励说你看那谁谁谁还备课到凌晨三点呢。
过年回家大年初一录课一整天,每次外面有嘈杂就得重来。
大年初三在山里走亲戚,凌晨还会收到主管的微信问课件做好没有。
大年初五回北京,又被催促发公众号(为了节省成本还让我运营公众号),在武汉青旅的太空舱里趴着发完了文章……
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拿的工资比前台少。
但这是我自己的选择。
这半年提高了我的备课能力,讲课能力,对老板的容忍力,对于留学考试也研究透彻了。
半年之后我回到xdf,重新面试进了留学部门。和我一批入职的大多是海归。我没有钱,只能靠半年的实习积累工作经验,所以我四舍五入也相当于给自己省了几十万的留学费用和一两年的读研时间吧。
我发现这里是天堂。我把之前保持的工作态度带到这边来,马上受到了大家的喜爱,每半年一次的涨薪都有我,而且是中等偏上的那一档。
所以,这半年是有用的,如果我当时从初中部直接转到留学部,对不起,没有人理我。
心理学上说,人们会因多次的失败经历,认为自己永远都束手无策,从而放弃抵抗,这叫习得性无助。
这种心理很正常,一条路走不通,就换一条路呗,没有必要死磕。
只要过好当下的每一天,无论在哪,未来都不会太差。
就当是一场梦,醒来很久还是很感动吧。
我会努力和过去的失败握手言和,真正地放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