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六祖坛经(般若品)2-3

六祖坛经(般若品)2-3

作者: 舞言 | 来源:发表于2017-10-09 21:53 被阅读0次

    般若品

    般若之智,本自有之

    《般若品》开篇,六祖即告诫我们:“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缘心迷,不能自悟。”般若是我们内在本具的智慧,是对生命真相的彻悟。如果我们希望通过语言文字去想象,去观察,去获得一些理论来支持自己,反而与般若背道而驰了。因为凡是能说出来的,都不是般若。所以六祖接着又说:“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

    很多人会说,出家人是看破红尘的。其实,看破不是一个负面的词,而是正面的。比如有人一直在骗你,花言巧语,让你以为他是好人。后来你终于认清他的真相,不再为之欺骗,就是看破。同样,只要你能了知因果无我的道理,在哪里生活都不会被种种假相所蒙蔽,不必出家就可以看破。这是学佛必须具足的智慧。所以,般若不是终日挂在嘴上,也不是整天盘旋在脑海中,而是看清自己的起心动念,进而看清自我背后的真相。

    佛说,一切法无我。但我们现在确实感觉到有我,只要烦恼一起来,背后的那个我简直巨大无比。假如没有我,烦恼也是没有根的。有时,我们会感到生命好像云一样到处飘,这是你的智慧已经在背后开始观照。但我们往往不愿意接受这种状态,似乎这样空荡荡的,无家可归。却不知道,这个有色有相、随业力呈现的生命,本来就是空的。你看到它像云一样飘,正是智慧生起之际。如果你接受不了,就需要听闻正法,如理思维,以此观察自己的身心。一旦真正看清生命内在的本质,会发现其中确实是没有我的。

    当你见到空性时,般若智慧就在这里。事实上,当你没有见到时,般若智慧也在那里。《法华经》比喻,就像有人口袋里放着无价宝珠,自己却浑然不觉,每日流浪乞讨,得少为足。一旦发现这个宝珠,常可如意,无所乏少。

    我们也是这样。在家时,要求财求利;出家了,还要求佛法求道场。求到何时方能休?其实,无价宝藏就在自己身上。只要把口袋打开,无须向任何人乞求,你就是最富有的。因为般若智慧是我们本自具足的,在这点上,一切众生和三世诸佛都平等无别。只是我们不知宝藏在身,虽有若无。所以,我们在六道所受的一切痛苦,其实都是冤枉的。(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六祖坛经(般若品)2-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thm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