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毕业之际,大家应该都有这么一段疯狂的时期,穿梭在各个同学的升学宴之间,中午去了他家吃饭,晚上又要赶去下一家。
那时,空气中弥漫的除了升学的喜悦,更多的是分别的不舍。
三年,除了睡觉,其余时间几乎全在一起。
男生会一起打篮球,一起抄作业,一起吃外卖。女生会一起写作业,一起晒太阳,手挽手一起去洗手间。
毕业,大家互相约定,大学要常联系。
到了大学,认识新的室友,有了自己的圈子,曾经说过要常联系的那些人,也渐渐成了回忆。
以前的嬉笑怒骂,现在的点赞窥屏。
有时我们真要感谢这些社交软件,让一段濒临遗忘的关系还有一丝丝的联系。
国庆节前,看到高中关系更好的女生发了条朋友圈,意思大致是,国庆节她准备回家。
想到国庆我也要回家,可以借此机会出来聚一聚,回学校看看。国庆当晚,给她打了个电话。
在等待接通的那几秒,我有点紧张,手心忍不住冒汗,脑子里不停的在想,等会该说些什么。
“喂”
电话里传来了她的声音,突然有点陌生,我愣了好几秒,才迟迟做出反应。
“你到家了吗?这两天要不要出来聚聚,我也回家了。”
电话那头很安静,过了好一会才听见她说,“我这个国庆可能没有时间,过两天准备跟舍友一起去外面玩,明天就得走。”
突然的拒绝,使我更加不知该说些什么,草草寒暄后,匆匆挂断。
这让我想起了以前,每次放假都会给她打电话,约她出来玩,那时明明每天都会见面,但是在电话里还是有数不清的话聊,总是要等到爸妈催了,才依依不舍地挂断电话。
距离上一次打电话,好像已经过去两年。
下一次联系,不知道还要等多久。
大学忙吗?忙。
忙到一点空余时间都没有了吗?
挂断电话后,我问了自己两个问题。
答案很明显。
那为什么不试着偶尔给朋友们打个电话。
有很多次,看到他们发的朋友圈,都忍不住想打个电话,问问近况。
但总是犹豫,怕开口了不知道说什么,说完了一个话题该如何开启下一个话题,结束了该怎样结尾等等。
数不清的迟疑,数不清的犹豫,所以最后选择不联系。
这让我想起了《请回答1988》里的男二金正焕,犹豫迟疑,最终错过了女主,错过了唾手可得的爱情。
搞怪的不是红绿灯,不是时机,而是我数不清的犹豫爱情如此,友情亦是如此。
世界上令我们羡慕的,除了海枯石烂的爱情,还有永恒的友谊。
记得以前在杂志里看到过一对闺密,高中成了闺密,即使上了大学,成家立业,在不同的城市工作生活,两人还依旧保持联系,退休后两人成了邻居,每隔一段时间就去一个地方旅游,现在两人都已是九十多岁的高领,但依旧保持着很好的关系。
朋友,我想你,却和你不再联系这样的友情,令我羡慕。有时也会暗自憧憬,有这样一个闺密,从年少无知到步履蹒跚,相携走过。
但不用心维护,哪会有如此长久的友情?
友情就像一杯白开水,初相识,我们不断往杯子里加糖,关系便越来越浓稠,到后来,每一次的不联系,就像是往杯子里加点水,水越加越多,最后又变成了原来的那杯白开水。相反,每一次联系,就是一次搅拌,让那杯加满了糖的水依旧清甜可口。
趁现在,趁关系还没有变成白开水之前,去打电话,去见面吧。
朋友,我想你,却和你不再联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