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学禅禅海拾珠
《妄尽还源观》译注(四)

《妄尽还源观》译注(四)

作者: 3b7f0e2b54a7 | 来源:发表于2016-03-07 13:36 被阅读125次

    四.起二用

    本段大意:

    从一体而起二用,即“海印森罗常住用”和“法界圆明自在用”。前者是海印三昧,后者是华严三昧。在法藏大师所著《游心法界记》中说:“广如经辨。此解行为言。名为华严三昧。如据其果。亦名海印三昧。此即同时前后为名。顿现互融为目。犹如大海现四兵像。像类各差。顿现前后。”可知这两种三昧同体异名,互为表里。海印三昧强调证得的佛果,用大海湛然澄净能够映照森罗万象来形容真如本体;而华严三昧强调修行的作用,说明的是真妄相即,理事无碍。华严三昧、海印三昧,犹如海水之于水波,波浪兴起,水、波二分;波浪止息,则复归海水,湛然一味。华严三昧是以波见水,海印三昧则是以水见波。两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华严法界无尽缘起进行了说明。

    【自下依体起二用者。谓依前净体起于二用。】

    译文:

    下面所说的依体起二用,就是依凭前面自性清净圆明体生起两个作用。

    注释:

    【一者海印森罗常住用。言海印者。真如本觉①也。妄尽心澄。万象齐现。犹如大海因风起浪。若风止息。海水澄清。无象不现。】

    译文:

    一个叫做海印森罗常住用。海印就是真如本有之觉性,去除虚妄分别,内心清净无染,能够印现一切之法。就好像大海因为有风而起波浪,如果风停了,海水清净无波,能够映照森罗万象。

    注释:

    ①本觉:指本有之觉性。为‘始觉’之对称。经过后天之修习,次第断破无始以来之迷惑,徐徐觉知、启发先天之心源,称为始觉;先天本有而不受烦恼污染等迷相所影响,其心体本性乃本来清净之觉体,称为本觉。《大乘起信论》中说:“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法界一相。即是如来平等法身。依此法身。说名本觉。”

    【起信论云。无量功德藏①。法性真如海。所以名为海印三昧②也。】

    译文:

    《大乘起信论》说:如来藏中包含无量功德,诸法真实体性如大海深无底际,广无边涯,虽因风起浪而湿性不变。所以叫做海印三昧。

    注释:

    ①无量功德藏:如来藏中包含无量功德,指佛之法身无所不能,无所不包。

    ②海印三昧:华严家以此三昧为华严大经所依之总定。海印者,约喻以立名,即以大海风止波静,水澄清时,天边万象巨细无不印现海面;譬喻如来之智慧海,识浪不生,湛然澄清,至明至静,顿现一切众生之心念,同时亦现三世一切法门,应度之众生和应说之法门一时出现,无前无后,如大海之映现列宿星月,故称海印三昧。法藏大师在《华严经探玄记》中这样解释:“海印者从喻为名。如修罗四兵列在空中。于大海内印现其像。菩萨定心犹如大海。应机现异如彼兵像故。大集经第十四云。喻如阎浮提一切众生身及余外色。如是等色海中皆有印像。以是故名大海印。菩萨亦复如是。得大海印三昧已能分别见一切众生心行。于一切法门皆得慧明”。

    【经云。森罗及万象。一法之所印。言一法者所谓一心也。是心即摄一切世间出世间法①。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②体。唯依妄念③而有差别。若离妄念唯一真如。故言海印三昧也。】

    译文:

    《华严经》说:宇宙间各种事物现象,皆在一心所印现。这里所说“一法”的意思就是一心,这个心总摄一切世间法和出世间法,就是说,作为「真如」的心,指的是一切事物最普遍的共性,统一无差别的本源,赖以生成存在的本体。只是依凭虚妄心念而产生差别,如果离开虚妄心念,就只有真如本体,所以说是海印三昧。

    注释:

    ①世间出世间法:世间法指自惑业因缘所生之三界有情、非情等一切法,此等诸法皆为有漏无常。四谛中之苦、集二谛属世间法。出世间法指出离有漏系缚之无漏解脱法。四谛中之灭、道二谛属出世间法。

    ②大总相法门:指真如之实体。真如广大,含涵一切,故称之大;总体一味平等,无差别之相,故称总相;为修行者之轨范,故称之法;观智通游,故称之门。《大乘起信论》中说:“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

    ③妄念:指虚妄之心念。亦即无明或迷妄之执念。此系因凡夫之迷心不知一切法之真实义,而遍计构画颠倒之情境,产生错误之思考。

    【华严经云。或现童男童女形。天龙及以阿修罗。乃至摩睺罗伽①等。随其所乐悉令见。众生形相各不同。行业②音声③亦无量。如是一切皆能现。海印三昧威神力。依此义故。名海印三昧也。】

    译文:

    《华严经》上说:(菩萨在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剎土,应以什么身得度就显现什么身,)或者显现童男童女形相,或者显现天龙、阿修罗形及摩睺罗伽等八部众形相,随众生所乐见都令其看到,众生作业行为和音声相貌千差万别,而所有这一切都能显现,这是海印三昧威严神通的力量。根据这个道理,所以叫海印三昧。

    注释:

    ①摩睺罗伽:八部众之一,即大蟒神,其形人身而蛇首。

    ②行业:身、口、意所造作之行为。

    ③音声:人于耳根者,称为音声。

    【二者。法界圆明自在用。是华严三昧①也。】

    译文:

    第二个作用是法界圆明自在用,就是华严三昧。

    注释:

    ①华严三昧:指供佛、教化、十度等行所依之定。又作佛华严三昧、华严定、佛华三昧。修此定乃以一真法界无尽缘起为理趣,为达此理趣而修万行,庄严佛果,称为华严;一心修之,称为三昧。此三昧乃统摄法界,入一切佛法之大三昧。此处相对海印三昧而言,海印三昧是约果立名,此华严三昧是从因立名。但因果本来无别,故此二者系一体两用。法藏大师在《华严游心法界记》中说:“言华严三昧者。解云。华者菩萨万行也。何者。以华有生实之用。行有感果之能。虽复内外两殊生。感力有相似。今即以法托事。故名华也。严者。行成果满契合相应。垢障永消证理圆洁。随用赞德故称曰严也。三昧者理智无二交彻镕融。彼此俱亡能所斯绝。故云三昧也。”

    【谓广修万行称理成德①。普周法界而证②菩提。】

    译文:

    所谓广修万行,适合圆融之理而成就性德,普及周遍法界而契悟佛智。

    注释:

    ①德:性德,众生于本性所具足之先天能力。

    ②证:修习正法,如实体验而悟入真理,称为证。

    【言华严者。华有结实之用。行有感果①之能。令则②托事表彰。所以举华为喻。严者。行成果满契理称真。性相两亡。能所俱绝。显焕炳着③。故名严也。】

    译文:

    之所以叫华严,是因为华有结果的作用,修行有感应结果的功能,其品德随托一事而显一切事法(能生事事无碍胜解),所以用“华”来做比喻。而严则是修行成功佛果圆满,契合真理符合真实,体性和相状都消失了,能所都没有了,非常明白显著,所以叫做“严”。

    注释:

    ①果:指由‘因’所生出之结果。盖一切有为法,乃前后相续,故相对于前因,则后生之法,称为果。

    ②令则:指美好而合于礼法规范的品德。

    ③炳着:明白显著。

    【良以非真流之行无以契真。何有饰真之行不从真起。此则真该①妄末。行无不修。妄彻真源。相无不寂。故曰法界圆明自在用也。】

    译文:

    如果不是真正(与佛)同流修行就没有办法契证真如,哪里有契悟真如的修行不是从真如生起呢?这就是真如理体该摄虚妄万有,所有行法无不修行契证(真如理体),即行从理起,理彻于事;虚妄万有贯彻真如理体,其相状无不空寂,即理由修显,事彻于理。所以叫法界圆明自在用。

    注释:

    ①该:该摄,该,完备、齐全;摄,吸取、收敛。谓该罗差别,融摄于绝待。

    类解:

    清凉澄观大师在《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三十五中说:“良以非真流之行无以契真。何有饰真之行不从真起。此则真该妄末。行无不修。妄彻真源。相无不寂。故曰法界自在圆明无碍用。为华严三昧也。”

    【华严经云。严净不可思议剎。供养一切诸如来。放大光明无有边。度脱①众生亦无限。施戒忍进及禅定。智慧方便神通等。如是一切皆自在。以佛华严三昧力。依此义故。名华严三昧也。】

    译文:

    《华严经》上说:庄严清净不可思议的诸佛刹土,供养十方一切如来。放出无量无边的佛之光明,能够令无限多的众生得度解脱。修持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以及种种智慧方便的神通法门,这些都很自然得自由通达、进退无碍,这就是佛所具有的华严三昧的力量。依照这个道理,所以叫华严三昧。

    注释:

    ①度脱:得度解脱,超越生死之苦,解脱烦恼。《法华经.序品第一》中说:“最后天中天。号曰燃灯佛。诸仙之导师。度脱无量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妄尽还源观》译注(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tna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