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遵义之前,关于遵义我有几个关键词:遵义会议、夜郞国、土司文化、仡佬族、国酒、娄山关、赤水河等,但绝没有唐文化。
从历史上来讲,遵义一带早在远古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栖息繁衍。春秋时期,遵义市所辖地域,曾先后或分别属于牂牁、巴、蜀、鄨等邦国;战国时期,属于夜郎国范围。
西汉时,建元六年(公元前135),汉武帝于夜郎下置鄨邑,辖地相当于现在遵义中心城区及桐梓、湄潭等地,遵义地域进入郡县时代。至元鼎六年(公元前111),汉武帝平定南越,顺便灭了参与且兰叛乱的诸多小国,夜郎国时代结束,设置牂牁郡,归鄨邑所属。
隋朝时,置郎州,鄨县为其辖地之一。
唐贞观十三年(639),废郎州,改名播州,下辖恭水等县;贞观十四年,改恭水县为罗蒙县;贞观十六年,又改罗蒙县为遵义县。遵义的名字从此定了下来。
遵义一词源自《尚书·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意思是:对历史继承不偏不倚,遵循社会变革进步,坚决坚守“王之义”。
有唐一代,遵义先后经历了罗荣入播、杨端入播,使播州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发展渐同于中原,并与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奠定了国家认同的基础。但当地仍以土司文化为主,形成了独特的村居与家族文化特征。
要想领略大唐文化,当然还是要到西安和洛阳等地才是正宗。
但在遵义期间,朋友邀我们到位于遵义市红花岗区播州大道与乌江大道交汇处思乐为置地广场B1层吃地方特色时,我还真遭遇到了一场唐文化,且是唐代江南的好风光。
走在地面的街区,会发现这里与全国各地的步行街并无什么两样,统一设计的房屋,各种时尚或老字号店铺鳞次栉比,体现一个城市的繁荣和发展,也是当地民众购物、休闲的好去处。
沿台阶下到B1层,也由现代穿越到了唐朝。这里以唐朝文化为背景,以“风花雪月”为主题,以唐诗为媒介,布置出唐代江南春夏秋冬四季美景,将历史人文镌刻于建筑之中,将生活与文化相结合,让人们可以闹中取静,在西南地区体验江南文化。
在等菜上桌前,我借着接电话四下走了走,正好遇到了下雨,与这“江南”的意境正吻合。雨中的小桥、荷花与小溪柔软了许多,水光潋滟、微波荡漾,再配上几把油纸伞,我好像真的到了江南。
我只是中午与它匆匆谋了一面,没有见证它不夜城的真正魅力,但也觉得它该是一个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好去处。当然了,如果“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之类的宋诗能改为唐诗,就会让我们这些穿越者感受更真实了,否则就总是会有一些不知身居何时、知身处何地的恍惚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