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智慧(六)

作者: 周卫英 | 来源:发表于2020-03-24 13:23 被阅读0次

仅仅能背诵和解释《孟子》的文字,并不是真正懂孟子。必须把孟子的思想落实在行动中,成为习惯和性格,达到圣人的层次,才能真正理解孟子。

感觉经典难懂,是因为我们读的少,思考的少。如果我们经常阅读和思考圣人的语言,我们就能逐渐开悟,明心见性。

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孟子说:“舜居住在深山里,与树木、石头作伴,与鹿、猪相处,他区别于深山里不开化百姓的地方是很少的。可是等他听了一句善言,见了一种善行,就会立即照着去做,像决了口的江河一般,澎湃之势没有谁能阻挡得住的。”

孟子能理解舜,是因为他们有相同的智慧品德高度。舜能成为被后世敬仰崇拜的圣人,是因为他不但有取法乎上的眼力,而且有排山倒海一般的行动力。

现代人说自律才能自由,自律才能成功。老子说,无为才能无不为。孟子早就知道自我克制的重要性。

孟子曰:“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孟子说:“不要让自己干不想干的事,不要希望得到自己不想得的东西,这就行了。”

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完全遵从自己的内心,其实很不容易。

圣人强调的,都是许多人做不到的。普通人喜欢事事放纵自己,优秀的人擅长时时约束自己。

人们都喜欢顺境,喜欢享受福报,喜欢平平安安。然而智慧和慈悲是从坎坷苦难中来的,幸运的人肯定不会有高深的见识和博爱的胸怀。

孟子曰:“人之有德慧术知者,恒存乎疢疾。独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达。”

孟子说:“有德行、智慧、谋略、见识的人,常常是因为他生活在患难之中。只有那些孤臣和孽子,他们持有警惧不安的心理,考虑忧患很深远,所以通达事理。”

人生有“穷”有“达”。“穷”时修身养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独善其身,开发内心宝藏,齐其家。“达”时就可以“治国平天下”,“兼济天下”,普度众。

成功是被绝路逼出来的。患难和孤独给人制造生理和心理的难受和痛苦,也能使人学会思考,灵性苏醒,潜能开发,大彻大悟。

孟子从小失去父亲,古人说的三不幸,他已经占了一个。他的仕途不顺,不被君王重用,所以潜心从事选拔培养英才的教育事业,著书立说,成为流芳百世、影响全球的伟大教育家和圣人。所以说艰难和困苦成就了圣人孟子,是人生最好的大学。

孟子又成为无数后人的人生楷模。

相关文章

  • 《孟子》的智慧(六)

    仅仅能背诵和解释《孟子》的文字,并不是真正懂孟子。必须把孟子的思想落实在行动中,成为习惯和性格,达到圣人的层次,才...

  • 《孟子》的智慧(四)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古圣先贤就是我们的智慧老人,他们就活在经典里。 许多人都知道读经典的重要性,但是许多人...

  • 《孟子》的智慧(三)

    孟子的肉体生命虽然已经消失两千多年,但是他的思想和精神都记录在典籍中,而且被后人研究继承发扬光大。 打开《孟子》,...

  • 《孟子》的智慧(五)

    心特别安静超脱才能读进去经典,经常阅读经典也能够使人的心变得纯净和善良。 成语“不言而喻”大家都很熟悉,但是未必知...

  • 《孟子》的智慧(一)

    对于亚圣孟子,我知道的其实很少。虽然能背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知道“...

  • 《孟子》的智慧(二)

    今天读《孟子》,才知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家喻户晓的老话是圣人孟子说的,记述在《孟子离娄上》中。 原文是:“...

  • 《孟子》的智慧(八)

    “尽信书不如无书”出自《孟子·尽心下·三》。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

  • 《孟子》的智慧(七)

    读《孟子》如旅行,如探险,不断有新发现,有熟悉的陌生,令人惊奇,惊喜。甚至半夜一点就起床与孟子穿越时空对话,然后写...

  • 我所了解的孟子

    从小到大,我们的课本都会有孟子的文章,所以,我对孟子并不陌生,我了解的孟子是一位充满智慧的风度翩翩的学者。 孟子是...

  • 我所了解的孟子

    从小到大,我们的课本中都会有孟子的文章,所以我对孟子并不陌生。我所了解的孟子是一位充满智慧很有风度的学者。 孟子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的智慧(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zjo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