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六)--公孙丑

作者: 渝木木 | 来源:发表于2019-03-28 22:11 被阅读15次

            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 、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

            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

            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显;管仲、晏子犹不足为与?”

            曰:“以齐王由反手也。”

            曰:“若是,则弟子之惑滋甚!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武王、周公继之,然后大行。今言王若易然,则文王不足法与?”

            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则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有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 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齐人有言曰:‘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镃基,不如待时。’今时则易然也。夏后、殷、周之盛,地未有过千者也。而齐有其地矣。鸡鸣狗吠相闻,而达乎四境。而齐有其民矣。地不改辟矣,民不改聚矣;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且王者之不作,未有疏于此时者也;民之憔悴于虐政,未有甚于此时 者也。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孔子曰:“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上文节选出自《孟子》,以下不是译文,皆是随笔

            公孙丑是战国时期齐国人,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和他的老师孟子一样,终生都没有做过官,因为当时已经进入战国时期,各大国都采用法家的思想,开始变法,富国强兵,而儒家的思想在这种礼崩乐坏的大环境下,不被当权者所接纳,再加上孟子还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言论,所以也就没有诸侯任用儒家这一派的人了。

            在《孟子》中,并没有关于公孙丑的描述或故事,主要是通过公孙丑和孟子的对话,来阐述和解释孟子的仁政思想。著名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就出自公孙丑与孟子的对话。

            一开始,公孙丑问孟子和管仲晏子相比怎样,孟子说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意思就是,自己的仁政策略是比管仲等人要高出不少的,然后继续评议古今。最后总结说:“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大概意思就是说,如果现在的大国,实行了孟子的仁政,统一天下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上文孟子靠褒贬管仲之功,来宣传自己的仁政,给人一种“吹牛皮”的感觉。古人讲究谦逊,即使自己的东西再好,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行为确实有点低俗。为什么世人称孔子为圣人,而孟子为亚圣,在谦逊这一方面就可见一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六)--公孙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hkh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