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美食
灌云方言中的食物

灌云方言中的食物

作者: d0ad8c1f6123 | 来源:发表于2019-02-10 22:43 被阅读19次

灌云,苏北小县,北临云台山(即传说中的花果山),南隔新沂河与灌南县相连。其方言与新浦、东海、响水、灌南、沭阳相似而有别,同属江淮官话之洪巢片中的海州片。百度百科显示,经方言学者研究、总结,海州片区的语音特点为:

语音特征:平卷舌都念做卷舌,无ng声母,先天韵合口呼转入桓欢韵,阴平是曲折调214,阳平是高升调35,上声是高降调41或42,去声是高平调55,无儿化。

这段话应该是按照某种语音分类标准写出来的,有点像计算机代码,不知其意义何在。如果您问我灌云话和新浦话有什么区别,我会很简单粗暴地告诉您:灌云话硬,新浦话软,灌云话棱角分明,新浦话像是经过打磨,产生了圆角。因此,灌云话讲起来还是挺累人的,但我不会康熙字典用的那种注音法,否则可以举个例子。

知网收录与灌云方言有关的论文若干,如张可《灌云方言中副词用法举例》、方方《灌云方言中的三个程度副词》、孙盼盼《灌南话程度范畴研究》、吴中云《连云港地区江淮官话入声研究》等,此类研究恪守语言学研究范式,专业化程度高,不太想看。而潘美秀、张大强《浅谈连云港历史名城申报视野中的方言地名》、潘美秀《连云港方言文创的开发与展望》、孙会《连云港方言俗语的修辞艺术》、丁爱侠《连云港婚假丧葬礼俗中的方言俗语》、王萍《连云港方言俗语与文化》……等,以方言观察地方文化,正是我心仪的写法。但搜遍互联网,也没有找到对灌云话的文化阐释,如果有学者能在这方面做一些系统性的研究(不能写成旅游景点解说词的瞎编乱造式),于故乡的文化建设,将极有裨益。

朝牌饼

边写边流口水的美味。长条状,形似大臣上朝时所执朝牌而得名。表面轻抹盐水,匀撒葱花芝麻,贴附炉壁烘烤。初出炉时口感最佳,如果买回与家人同享,最好是敞口包装,切勿系紧袋口,否则饼内蒸汽挥发,于袋壁凝结为水珠,香脆的饼皮旋即绵软,咀嚼趣味尽失。如果有烤箱,回炉低温慢烤片刻,则美味无损。

灌云方言中的食物

梅豆国者

即四季豆,灌云人常用其红烧猪肉,小时候吃过很多次。四季豆孔隙丰富,汤汁渗入其中,鲜美甚于猪肉。还有一种吃法是豆角饭,豆角洗净切段,和海鲜(或香肠)、菌类同锅略炒,加生抽、盐,与大米一起焖制,无须其他佐菜,能吃两大碗。

小油痴子

路边食品,现在还有人卖。糯米粉打湿,揉成圆形面饼,有点像云南人吃的饵块,放入平底油锅煎炸许久至两面深黄。感觉这玩意的功能近似皖北饸饹条子及北京焦圈,廉价、易寻、密度大,可在肠胃中缓释,持续为底层劳动者提供能量。

灌云方言中的食物

歪歪kuo(第二声)者(轻声,同子)

贝类食材,Kuo,即壳。灌云燕尾港临海,赣榆、墟沟两地的海产也方便运送抵灌,故饭桌上海产繁多。歪歪kuo者吃法偏重油强辣爆炒,反而盖住了海产的鲜美本味。推荐两种吃法供家乡人民参考,其一为清蒸后蘸酱油,蒸锅里滴点白酒,酱油里泡些姜末。其二为日式吃法,黄油煎姜蒜,加啤酒煮开,再煮熟kuo者,最后滴点酱油,食客可用贝壳舀汤喝,最后用汤汁泡饭,一绝。

地蛋

地蛋是很形象的名字,即土豆,家里的吃法多为切丝爆炒。其实它是吃法繁多的优良食材,切块煮熟,拌熟虾仁、熟鸡蛋、沙拉酱,可供早餐。煮熟后打烂成泥,混合火腿、牛奶、葱粒,表面铺满马苏里,可作零食,也可代餐。就算是最常见的炒土豆丝,也有一些讲究,切细丝,清水泡去淀粉,切得越细,淀粉去除得越彻底,口感也就越脆。沥干,热锅,炝干辣椒、蒜,油烧到很热的时候,放入土豆丝,翻炒十余秒,加盐,沿锅壁滴入陈醋。

米共(米棍)

大米或玉米加入米棍制作机,高温膨化后,经机器塑形,成为中空棍棒状,按根出售。有些小孩喜欢把米棍折断,套在手指头上挨个吃完。米棍香脆,密度很低,不足以饱腹,因而自带瓜子般的魔力,让人一根接着一根,不知疲倦。

灌云方言中的食物

黄英蟹者(子)

生长于黄海滩涂的一种小螃蟹,肉少价廉,蒸熟了没什么“吃头”。连云港、盐城一带,多以酱油、盐、白酒、生姜的混合液浸泡至入味后用于佐粥,是一种荤质咸菜。因螃蟹太小,食客只需用手翻开蟹壳,其余皆用筷子,夹起、咬碎、吸蟹汁、喝粥。

蒲荠

即荸荠、马蹄,削皮生食,有涩感,淀粉含量较高所致,煮熟后口感更好,但鲜甜味减淡。和酒酿一起煮熟,冰箱储存两小时,可作夏日甜点。

沙逛(第四声)者

即沙光鱼,黄海滩涂特产,嘴大贪食,肉多刺少,脂肪含量较高,故鱼汤雪白,肥嫩可口。此鱼愚笨,易于捕捉,生长速度又特别快,所以价格较低,是连云港市民餐桌上最为常见的海产。

灌云方言中的食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灌云方言中的食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tqf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