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遇到一件事情,越想越窝火,这些想法让我感觉到那一个家伙好像有意处处在针对我,在这样的想法影响下,乃至于会有一种所有人都在针对我。当这样的想法产生之后吓了我一跳,我这是怎么了?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那件事情对自己究竟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随着一连三问的出现,我的头脑开始顺着产生的那些想法去捋,经过这样的一捋,看到这些想法的背后是怎么回事。当认识到这些想法产生的原因,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也逐渐的随之变淡,在变淡的同时,觉得那个可憎的家伙也没有那么可恶了。
现在再想一下,那一种好像所有人都在针对我的念头是多么的可笑。在这个城市中有几个人认识自己是谁呀?俗话说,不遭人妒是庸才,那些遭人忌妒的人,大多数时候都是比周围的人强那么一点。
妒忌是人的天性,人们总是容易有见不得身边的人比自己好的情况。不是有这样一个笑话吗,一个人拿五千块钱的时候,看到别人拿四千块钱就会开心,如果看到别人拿到手的钱比自己多,就会不开心。
拿到手里同样的钱,一有比较,就会有不同的状况出现。也可以说,转念之间,不是阴云密布,就是云开雾散。很多时候的一些事情就是这样,一些烦恼总是会随着情绪的波动影响到自己的思维,这些思维也常常会影响到行为。
在遇到某些让我们觉得不合理事情的时候,人总是会先用非理性思考,这样的思考常常是我们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问题。这样的视角很容易窄化我们的思维,当陷入这种窄化思维的状况,很有可能进入到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视角去做出判断。
这样的判断常常会有认知偏差的情况,这些认识偏差也往往会造成某些错误出现。如果这样的状况不知道怎么修正,长此以往,将会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走越远,最终有可能会被那些错误的认知绑架,那些错误的决策也常常是由决策者自己来承担。
现实生活中类似于今天的场景有很多,那些事情刚出现的时候,往往会使身处其中的人以第一反应表现出来,那些第一反应出来的表现,大概率上会是人们的一种惯性思维。事实上,有很多的事情都是具有多面性的特点,孰是孰非都不可能立刻显现出来。
某个层面上来看,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事物会有不同,根据单方面得到的结果也有可能错的离谱。另一个角度来看,那些让我们气愤的事情,很多时候,事件中的人们并不知道这一件事情冒犯了我们,更多的可能是他们也是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去处理事情。
正如前面说的那样,人们不可能对那些远离自己的人发脾气,更多的可能会对身边的人发脾气。之所以会这样?因为那些即时闪现的念头引发了这样的行为,很多的误会与不必要的冲突都是这样引起的,倘若此时的人们能够转换一个念头,或许就有可能整个人都会由阴转晴。
人们的很多念头都是稍纵即逝的,之所以会对某些事情念念不忘,很大概率上是这个人的思维钻进了某个角落,只看到了一个点的存在,没有看到还有一堵墙在面前。转念之间是让人们不仅看到墙上的一个点,还能够看到墙旁边的一扇门,门的另一面还有一扇窗户,当我们能够从某件事物中看到更多的事物存在,就不会再纠结于其中自寻烦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