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有奖无励的绩效考核
某医院连锁企业,对管理层每季度考核一次,而考核相关的季度奖励来自当季超出公司利润目标部分的提点,如果当季没有超额利润提点,就没有任何激励可言。据说,一年四个季度,最好的时候只有一个季度能拿到这种奖励,而且拿的都比较少。
点评:这种设计有另一种大锅饭的味道。只强调团队而忽视个人,无法提升个人的创造力。相对个体而言,这种激励是比较间接的,力度也非常有限。有些老板将利润目标定得过高,对员工而言,只能将这个奖励的获得机会寄托于市场好坏、某一两个部门的努力和老天爷的关照了。
案例:强制分布的绩效考核
某连锁服务企业每个月从经营毛利中提成一份奖励比例,用于团队的奖励。该企业将团队按ABCDE5个维度进行强制分布,其中A占10%、B占30%、C占30%、D占20%、E占10%,在激励上,A有大奖,B有小奖,C可持平,D要扣薪,E要扣薪加淘汰转岗。
点评:这是杰克·韦尔奇倡导的活力曲线法则,自然不会有什么不妥。末位淘汰,用好了肯定是有一定效果的,强制分布也是符合团队与人才管理规则的。但是,这种设计看起来没什么问题,在实际操作上却存在不少缺陷:
一是评价规则是否合理;
二是考核者是否具备公平公正、不做老好人的基本素质;
三是重规则忽视人性;
四是员工的努力与回报并不直观;
第五,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设计通常的激励力度都比较小,或者只有极少部分的人能获得大奖励,绝大多数人都得不到高激励。可以这么理解,老板想通过将正激励、负激励组合起来发挥更大的功效,前提是少分钱!
案例:挂钩薪酬的绩效考核
很多企业为了推行绩效考核,又为了让绩效考核受到员工的重视,具有一定的利益驱动力,喜欢采用这种设计方法。类如:某经理固定月薪10000元,从其中抽取1000元放到绩效工资,公司也补贴1000元放进去,这样他的总工资就变成了11000元,其中绩效工资是2000元。然后,公司自然会订立高目标的绩效考核指标,大多数情况下,这位经理的2000元绩效工资会被不同程度的扣减。
老板认为,经理应该可以接受,因为扣减幅度一般不会超过1000元,而这个范围的工资是公司另外增加进去的,况且万一做好了还有奖励。
点评:任何机制都要从企业和员工两个方面去看。老板这么想没有错,错在他不知道员工是怎么想的。员工从第三个月开始,内心就会开始坚定地认为自己的月薪是11000元(不再是10000元了,因为自己应该拿这么多钱),老板故意订立高目标、高要求、高标准,根本就是在想方设法扣我的工资(这是我的既得收入啊)。
员工有了这样的思维,一定会对公司推行的绩效考核产生强烈的抵触、反感和否定。最终绩效考核会因为得不到员工的认可与支持,要么流于形式,要么半途而废。
总结:KPl为何不能适应时代与现实的需求?
1.KPI不符合人性,也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需求。
2.KPl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反而会引起员工的反感与抵触。
3.KPI不适应为员工增加收入的时代发展趋势。
4.KPI忽视员工的需要,违背平衡和共赢的新社会规则。
5.KPI缺乏足够的驱动力,会沦为注重考核和评价的工具。
6.KPI助长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目标和利益的矛盾,并不会让两者成为真正的利益共同体。
作为老板,如果不重视员工的付出,认为一切的结果都是理所当然的,那么这样的公司,也不值得员工热爱和付出。
只有老板和员工彼此多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公司才能走得更远。
思考:
1、老板要什么?
销售
利润
员工主动多干活
点评:企业是老板的,老板要对企业经营负责,所以自己 才会拼命干。
2、员工要什么?
高薪
尊重
轻松少干活
点评:员工多抱有打工者心态,没有利益驱动,员工不会主动多干活,相反,他们想轻松少干活。
很多企业在考虑设计业务员薪酬的时候,一般都是走着(总收入=底薪+提成)线路,这方式还是特别单一、激励性不够丰富,对于业务而言,激励性自然动力也是不够级全面的。另外,这种底薪加提成,激励性还是比较强,但是却存在以下缺陷:
1、底薪高、提成低;
会滋生员工偷懒心里,拿到底薪就行,根本就不去努力干业绩。底薪越高,员工越容易偷懒,正所谓高薪养懒。
2、底薪低、提成高;
偷懒是人的天性,每个人都会偷懒。在初始阶段,业务员很勤奋,拼命干业绩,当收入达到他心里价位的时候,他就会选择偷懒,毕竟企业不是自己的,不会像老板那样拼命干。因此员工和老板没有达成利益趋同思维统一。
一、建立不同等级的薪酬考核体系
1)入职3个月以上:业绩平衡点为低值(如20万/月),主要关注过程考核指标,比如访问量,跟踪量,考核分值等,设置小额奖励
2)入职6个月以上:业绩平衡点为中值(如40万每月),主要关注效果性指标,比如毛利,回款,培训考核等,奖励力度偏中间值。
3)入职一年以上:业绩平衡点为常规值,比如说可以设置50万元每月,主要关注毛利,回款,培训考核等,奖励制度为常规值
4)高级业务员:一年平均业绩达到500万以上,第二年就可升级为高级业务员,薪酬可增加20%-30%,设置高值奖励制度
二、建立业务经理晋升机制和年终奖分配机制
高级业务员可以升级为业务经理,业务经理则对其下属采用不同的业绩平衡点,等级薪酬也将进一步提高;更多员工持续激励、绩效管理资讯:+zwwjx168
1)业务经理:年均业绩达到500万以上的业务员,均有机会成为业务经理
2)高级业务经理:一年团队人均业绩达到500万以上,不包含本人业绩,第二年晋升为高级经理,享受更高的提成分配
注释:这种方式是建立在提成的基础上的,年终奖时可以额外奖励优秀的员工。每年的奖励分三年发放到位,如果员工离职,则不再发放奖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