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几层境界

作者: 做自己的思想家 | 来源:发表于2019-11-27 07:16 被阅读0次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老子是一位比喻的大师,在《道德经》中出现了很多对于道的形容和比喻,都是用这种手法呈现的,本章所述的“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都是对前面“微妙玄通,深不可识”的比喻与说明,这里不得不佩服老子的学问,这里的微妙玄通值得品味,古代时候道家一般都是用来拯救危难的学问,南师比喻佛家是综合商店,什么都有;儒家就像粮店,是属于必须要吃的主食;而道家就是药店,生病了才去抓药。这个比喻虽然没有具体考证过,但个人觉得有些道理,其实前面说的善为士之道,微妙玄通其实都是后面的行为性格造就的结果而已,没有什么奇迹,只不过因为比别人多了几分谨慎和考虑,而且安静慎独(俨兮),洒脱自然(涣兮),为人厚道而已(敦兮),心境空虚(旷兮),所以有道的人不容易被看出来,显得很普通,不彰显自己,所以是“混兮其若浊”。

          感受最深的还是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这句话。这里面暗藏了人生的前三层与后三层境界,有这么玄妙吗?“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其实形容的是一个人做人像一杯浑浊的水一般,我们在目前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当中面对着形形色色的问题和选择,如何保持我们内心的笃定与安静呢?就像一杯浑浊的水静置一般,从浑浊到安静下来,直到最后沉淀变清澈,这种浊、静、清就代表了人生的前三层境界,无论何时怎样,人都要懂得安静下来,这个是首要的,《大学》中曾讲述“制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其实说的是同一个意思,人只有在安静的状态下才能生发出智慧,安静能主宰躁动的(静为躁君)。

            但这里还有人生的后三层境界需要讲,那就是“孰能安以动之徐生。”光做到自己修炼好了,安静了还不够,就像一个人去深山打坐,就算你坐上千年不死又有何意义呢?人活在世上就不能“避世”,我们的一生都是在修行的,那么俗话说:“小隐于林,中隐于市,大隐于朝”,真正的修炼其实就是去人多的地方,复杂的地方,做到自己的内心安静笃定,然后进入到“安”“动”"徐生"的三层境界,安就是说的安于当下,人的这辈子可能会经历三次成长,第一次就是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唯我独尊;第二次就是奋斗到自己感觉无能为力的时候;第三次就是能好好的安于当下欣赏自己的时候;这里的安并不是说的放弃和无所作为,而是内心的安静和笃定,只有做到内心安静了,才会能积蓄力量萌生出智慧做好下一次出发的准备,这也就是所谓的“动”,老子并不是强调逃避和消极避世的处理问题,这里再次得到了印证,这其实是一种智慧的面对问题的处理方式,我们强调的动,是要像水一般,动善时,要在恰当的时机而动,所以最后才会达到“徐生”的结果,老子一直秉承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所以道家说的生不是那种喷涌而出的生机盎然,而是徐徐升起连绵不绝的生机,因为道家看的是长远的发展,看重的是结果的持久性。

            最后提醒的是“保此道者,不欲盈。”这一句,提醒我们做人不要求得圆满,圆满必有缺憾,这就是做人的智慧,不求圆满的态度得到圆满的人生,获得知足常乐的心态,往往能将事情做得很好,做事做到极致那只是我们主观上的一厢情愿,没有事情会有极致,反而做到极致那一头事情就会转向另外一个不好的极端,这个是我们要注意规避的,所以凡事留一点点,这是做人的智慧哲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生的几层境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upu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