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阵子,我妈从农村老家来本市上班,老公怕她住单位宿舍不方便,主动提出要换租一处大点的房子把妈妈接过来一起住,这样互相都有个照应,还可以拉近彼此的感情。老公正为自己的想法洋洋得意的时候,我诚然拒绝了。
老公一脸不解:"亲爱的,那可是你妈,我的丈母娘啊……"言外之意,我已秒懂。意思是没有婆婆和儿媳妇的战争为什么不能住在一起呢?
自古以来人们都知道婆媳关系难处理,其实不管是和哪一位亲人,同住一个屋檐下,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没有不发生摩擦的。尽管有些人性格温和,在外把宽容豁达奉为做人根基,但是面对血脉至亲,我们总是暴露出脾气最差的那一面,说话常常擦枪走火。因为我们深深地以为:"对方是我的亲人,无论如何她都不会离开我。"或者"我只是偶尔发个脾气,对方肯定能能包容。"
好像从我们开始有独立的自我意识起,我们或多或少都会和父母发生争吵。青春期的躁动叛逆,十八岁时对父母价值观念的不理解,后来恋爱结婚和父母因为另一半争执,再后来生了孩子因为教育子女的问题双方争的不可开交……
这些问题几乎是每一个中国大家庭不可避免的,好像我们吵了好几代,浪费了那么多人的精力和时间,还是解决不了这些问题。
少年时我们时常想着逃离父母的掌控,成年以后我们不想再让父母插手我们的人生。
而当我们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和父母之间紧密重叠的关系终于有了喘息的空间时,我们觉得很放松,很享受。
我们可以把假期一多半的时间留给父母,带他们去郊游,给他们读报纸,让小孙子逗的他们合不拢嘴儿。
我们带他们定期去检查身体,买一条宠物狗留在他们身边陪伴,我们也可以把两家父母聚在一起周末吃个大餐。
我们自己都有自己的小家庭和私人空间,一旦合并,我们无法保证互相不打扰。
就像小时候生气母亲总是偷看我的日记本,只能把暗恋的男生默默的记在心里,以至于长大以后手机里的私密内容都设置了密码。
我们不想再因为个人隐私和价值观的不同去跟父母理论;也不想因为另一半的加入导致的复杂感情而身心疲惫的解决调停。
因为那些面红耳赤互相伤害的时间,我们明明可以用来相亲相爱。而只要我们不住在一起,哪怕我们住的很近很近,甚至你可以是我的邻居。
时光走的太快,我们不敢相杀只想相爱。或许一个转身便是天堂与人间。而我们住在一起的时间,表面上看是毫无保留地给了对方,但因为用力过度,却给对方造成了伤害。而当我们垂垂老矣时,父母也不在身边,想起过往浪费掉的那些争吵伤害的日子,我们会觉得"距离产生美"这句话是不折不扣的真理。
2.英国著名心理学家西尔维亚认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如果以此为标准定义父母的成功,那么可以负责任的说:中国的成功父母,有,但是太少。
表姐因为家庭条件束缚,婚后和公婆住在一起。结婚之前表姐曾经拍着胸脯说自己绝对可以把婆媳关系处理的很好,就凭她每次去公婆家婆婆精心准备的十道菜,就凭表姐自己深谙人际交往之道,也凭表姐夫体贴入微的温和个性。表姐义无反顾地嫁了,而且还和公婆住在一起。
用表姐的话说,这样可以增进感情,以后有了孩子老人也方便照看。她说这话时,我有一些担心。抛开经验不谈,单从人际关系的角度出发,我们很早就知道了"远香近臭"这个词的深刻含义。而这么简单的道理,有些人非不信,表姐就在其中。
刚开始两辈人之间相处还算融洽,给表姐打电话时总能听见她夸婆婆的手艺好做饭超级好吃之类的话,也看到过她在朋友圈将给公公买的衣服昭告天下。但这样的日子仅仅维持了3个月。
那一次和表姐通电话,听到电话那头的她哭哭啼啼,说婆婆背后跟她老公讲她坏话,说公公喝醉了酒经常半夜回家吵得她无法入睡。
问她打算怎么办时,她却说这也许是双方都不太适应,磨合磨合就好了。
然而接下来,是表姐30岁的人生中,争吵最多的日子。她和婆婆经常因为家务问题吵得不可开交,和公公因为家庭的开销问题争得面红耳赤。而姐夫每次都是最后发威叫停的那一个,却总是被表姐公婆骂"白眼狼,相着媳妇不管娘"之类的话最严重的一次,表姐公公因为争吵极度气愤,一脚踹开了小夫妻俩卧室的门.....表姐说,那一刻,她只想离婚。
后来表姐和姐夫搬离了公婆的住处。在城市的另一端租了一间房,一室一厅,70平方,有温馨的榻榻米和很大的落地窗。
表姐会给姐夫做可口的晚餐,将西装衬衫熨烫的笔直平整。在休息的时候侍弄花草,在睡觉之前点一盏薰灯。
后来表姐生了孩子,姐夫升职加薪,一家三口小日子过的水起风生。公婆屡次打电话,让夫妻俩带着孩子回去住,他们好好照顾孙子。而表姐却总是委婉的拒绝,然后邀请公婆周末来家吃饭。
现在表姐经常晒和公婆周末聚餐的照片,但更多的时候,我看到她拍的,是自家阳台外的风景。
3.咪蒙曾在她的文章里写到过:我觉得,最好的处理方式是,婆婆把儿子一家当成最好的邻居,他们需要建议的时候,你耐心给他们提;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会热情地配合;他们需要支持的时候,你永远站在他们身边。然而不能对邻居做的事,你就不能对儿子一家做。
我觉得这段话适用于任何想去相聚或者互相照应的个体家庭。
人之所以要在成年以后与原生家庭分离,并且有意识地择偶去组建属于自己的家庭,恰恰是要学会有距离有分寸的爱。我们在父母那里得到的爱,以另一种不打扰不干涉的方式回馈给他们,让他们既能感受到爱,又能有自己的生活,这才是明智之举。
一味的迎合父母并不开通的要求,其实结果往往不好收场。毕竟父母对家庭的概念还停留在老一辈的影响之中,而这种观念早已不适应当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
而当父母逐渐老去,年岁和皱纹不再是他们唯一的困扰,时间变得越来越紧促,他们的身体也不允许他们独自生活时,我们该放慢脚步,留在他们身边,悉心照料,就像小时候他们照顾我们一样。
而在这之前,父母身体还很硬朗,请多去探望,带他们去旅行,去坐一辈子仰望的摩天轮。带他们去医院定期检查,叮嘱他们要锻炼身体,别为孙子孙女操心。但是也别忘了告诉他们:我很爱很爱你,但是很抱歉,我们不能住在一起。
而这一切只是为了让我们更好更亲密,以爱的名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