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轻创业以来,尤其是这两年,内心里有种莫名的恐惧越来越重:时代发展速度越来越快,经常担心自己的学习成长速度不够快,从而被市场抛弃。所以去年我参加了相当多的课程学习,比起前几年是翻几倍的课程数量。
但是年底总结的时候却有一种感觉:大量的课程都是在解释各种概念、名词、现象、趋势等等,学了这么多,越学越乱,越学越焦虑。听的时候浮想联翩、热血沸腾,等回到自身发现能应用的要么很少要么没效果,或者过几天直接就没印象了。
所以年底总结的时候,我在想:难道听课学知识不对吗?上学一直以来的学习方法难道是天经地义的吗?
直到跟着永澄老师看完《好好学习》这本书,才豁然开朗。原来是学习的方式错了。
临界知识
我在大学学过一门选修课叫 C 语言,就是编程用的东西,不出所料我没学会,而且就算学会了现在根本用不上,如果我是去学知识的话,那么现在看来就是浪费时间,因为学了一堆没用的东西。可是,参加这门课却启发了我,让我对电脑知识很感兴趣,对陌生事物总想着要去试试,而互联网也向我展开了一个庞大的未知世界。
知识和知识是不一样的,比如,你知道从山上滚下来的石头越来越快是知识,所以当遇到泥石流的时候,就会往两边跑,而不是跟石头赛跑。你看,知道石头会越滚越快是一个有用的知识,不过,如果你学会牛顿第二定律F=ma,那就厉害了,你不但能够解释越滚越快的现象,甚至可以想办法玩出新花样,比如火箭(这个跨度有点大,但是本质是相同的吧)。
像 F=ma 这种不仅仅能解释你看到的现象,而且还可以解释未来的知识,就是临界知识(关于临界知识的具体解释请参看《好好学习》一书)。这种知识是深入研究现象之后得出来的本质,而不仅仅是过去的经验。
我忽然明白了,我参加的大多数课程,讲过去的经验,讲成功的案例,其实和 C++、石头越滚越快是一回事啊,它们确实有用,也总结了过去的经验,可是,他们能解释未来吗?能延伸出更高级的可能性吗?
答案是否定的。
所以,其实不是上课不对,也不是学知识不对,而是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学习的是什么。不是技术,而是本质的思维框架,也就是临界知识。
洞见
以前去学习,总觉得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兴奋,但是我们恰恰没搞清楚,我们所谓的知识,其实是最不值钱的。
首先百度的存在让我们获取知识极其容易,互联网的成熟,已经让知识的学习和获取变的没有多大的意义了。其次,知识的迭代速度实在太快,今天看很正确,明天看可能漏洞百出。
我们上课学习,真正需要学习的是“洞见”。它和具体的技能、方法没有关系,但是,他能帮助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发现事物的基础运行规律,能够在知识大爆炸的信息中,帮我们筛选出真正有用的知识。通过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把学习层次提升上去。这就是“石头越滚越快”和“F=ma”的区别。
第一性原理
罗辑思维第五季搬回了大本营“得到APP”,前几天一直在强调一个概念叫做“第一性原理”。也就是回到事情的本质上指导自己的思考,从而防止我们被外界的很多信息所误导,也就是回到初心。
世界的真相不是线性的增长,而是指数增长,也就是说,用过去的经验预测未来会出现很多误判,就像移动互联网的出现,很多企业和团队都跟不上,慢慢的被淘汰了。但是,虽然过去的经验很多无效了,我们却依然需要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所以要依靠第一性原理,找到事业运作的规律,用它来解释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了它,你就不会被眼前的迷雾所困扰。
以前上课学习,每次总能记好几页的笔记,后来笔记摞起来跟人差不多高,但是今年开始,我试着用关键词和心理表征的方式来学习,记笔记,试着找到知识背后的本质和规律,加速更新和淘汰脑海中过期的知识,节省带宽。
《道德经》中有这么一句叫做"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意思就是说:知识和技能,会越学越多,越学越乱,而道,也就是本质规律(或者临界知识),则应该越学越少,越学越简单,用道来指导术,我们才会提升认知深度,提高学习层次,才能完成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所以,再去上课,不要只盯着老师讲的知识了,试着深入思考,找到背后的本质,你的学习会更有效率。
最后,放个视频,昨天的文章中提到的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作朋友》,有人留言说这是鸡汤,我觉得如果你不去做,确实就是鸡汤,那你去做了呢?这个视频告诉你,真正去做,会产生多大的威力。
—THE END—
☀作者:东凰,坐标烟台,主攻轻创业,业余码字,混迹成长圈和IP圈,高级健康管理师,成冠创客联盟联合创始人,成冠轻创学院院长助理,愿意与你共同成长,活出精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