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年轻的小夫妻喜欢追求新潮,模仿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什么事都是要分清,是你的还是我的。就连在对方父母的称呼上也总是说你爸妈,我爸妈。然而现实是,在中国的婚姻家庭里,一味区分“你”“我”只会疏远夫妻关系,同时也不利于家庭的团结。
这几天,芳芳与丈夫一起看电视,天气预报说第二天的温度会升到39度,芳芳就俏皮的问丈夫:“明天气温升高,你说谁最高兴?”丈夫笑着说道:“当然,你最高兴,体温升高了,你晚上就可以享受空调了。”芳芳不以为然的说:“不对,最高兴的应该是你爸,你妈他们不是批发冰棒的吗,天一热生意不就好了吗。”
丈夫一听这话,脸上的笑容立刻消失了,芳芳一看丈夫的脸色,赶忙说:“你爸你妈生意好了,你也应该高兴才对呀,干嘛拉着个脸?”
丈夫提高了音调回答:“我一点也不高兴,我爸妈这么大岁数了,早该在家里享福了,前天妈妈还说他腰酸背痛,这个大热天他生意好更是累得不行,他们又舍不得请人帮忙,赚点钱也补贴给我们了,自己不舍得花。”
芳芳也抬高了嗓门说“谁让你爸你妈是闲不住的,一天不让你爸妈做事,他们心里就不舒服,你爸你妈是辛苦,那是他们自个高兴,谁能管得了。”
芳芳说完这话丈夫强压着心中的怒气,无奈的说,你难道就不能说,咱爸妈妈,时间在沉默中过去了一小时,芳芳觉得自己这次是理亏,就在他那儿假装自言自语说,咱爸妈,咱爸妈。明天咱去看咱爸妈带点什么东西好呢,丈夫听芳芳这么一说,立马高兴地回道“对!咱爸咱妈,我就爱听你这么说,带什么东西的问题,不用老婆大人发愁,放心交给老公去办吧。”

“你妈”、“我妈”,“你家”“我家”......也许很多女人在结婚后并没有留意到自己的称呼习惯,或者是即使留意到了没有把这当回事,但是这样的称呼方式的确是在无形中拉开了夫妻双方的距离,增加了彼此之间的生疏感。
聪明的女人知道,即使结婚后公公婆婆没把自己当作亲生女儿对待。但是如果他们听到自己在丈夫面前用“你爸你妈”称呼他们,心里也不一定会痛快。因此,他们会在丈夫面前把“你爸你妈”换成“咱爸咱妈”,把“你的我的”换成“咱们的”,真的可以让婚姻更和谐,在家庭的财产收入和支出上,如果把你我的界限划分的太清楚,也会引起许多不必要的矛盾。
静初和丈夫刚结婚的时候,两人收入相当,他们约定婚后家庭开支。实行AA制。谁挣的钱就归谁,这样他们可以不时地用自己挣的钱给对方买个小礼物,还能增添点小浪漫,两人对此乐而不疲,到也逍遥自在,然而两年后,静初和丈夫的宝宝出生了,家庭生活费用也随之增加,保姆费,孩子的奶粉,玩具,衣服,医疗,早教都需要钱,夫妻两人分担的费用增加不少。静初原来上班还能挣些奖金,现在因处于怀孕和哺乳期,只能靠些基本的工资过日子,收入大幅下降。
静初的收入只能负担约定的一半家庭生活费用了,并且孩子生病打预防针什么的都是静初请假给孩子去,晚上给孩子喂奶,休息不好,还要继续工作,在单位因为不能加班,经常请假,也备受领导冷眼。此时的丈夫却依然得潇洒的生活,和朋友去酒吧打牌,买名牌衣服。
静初对此越想越生气,于是强烈要求取消AA制。丈夫也不忍心,老婆这么受累,就同意了。

婚后实行AA制,看起来很公平合理,但真正实行起来却给婚姻埋下了很大的隐患,家庭的实际财务状况是在发展变化的。女人随着生育和年龄的增长,收入水平是处于递减状态的,而男人则不然。这必然会导致矛盾的激发。今天我妈病了,要花钱,我钱不够怎么办,用你的钱给我妈看病,总不能因为用了你的钱,我就弯腰鞠躬下跪吧,说到底,两个人无论谁的钱都是这个家的钱,如果非要弄个你付水电费,我付水电费,清清楚楚。不但无益于增进彼此的感情,反而会给婚姻带来隐患。
现代婚姻的真正意义在于共同承担家庭责任,如果把自己的东西和丈夫的东西的分得太清楚,那结了婚和没结婚还有什么区别呢?女人如果想要让婚姻更加长久,就要真诚的把夫妻当做不可分割的一体来对待,不能总提醒对方存在着“你我”的差异,“咱们的”才会让对方感到亲切和你对他的尊重,这样夫妻关系会更加和谐。
作者:方亮,知名心理咨询师、实战派婚恋导师、资深电视媒体人。5年江西卫视《金牌调解》工作经历,15年婚姻情感咨询经验。中国第一位提出“婚姻保证金”概念的人,第一位提出“家暴限婚”制度的人,第一位提出“准婚证”概念的人。
公众号:驭爱 咨询请添加私人微信号:fangliang95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