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无论自己资质和成就如何,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这就像“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样自然。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常常是“教练员”和“裁判员”一肩挑,“别人家的孩子”是自己孩子赶超的目标,各种成功人士是自己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
为人父母们,每天都在忙生活,忙工作,忙赚钱,忙教育。
忙教育的同时,也对孩子们的未来充满了无限期待。
帮助孩子们规划人生,设定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领域和范围,并且用各行各业中各种各样的榜样,来激励和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但是,为人父母者,常常把教育精力全部都放在了孩子身上,却忘记了自身的成长,这实质上是一种向外的求取,对于孩子也是一种压力。
为人父母的我们,有没有认真的想过,孩子们对父母最好的向往,最高的褒奖,最中肯的肯定是什么?
都说身教重于言传,我们来看几个当下最好的身教实例。
前段时间,获得抗击新冠病毒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终南山院士、陈薇院士,为为人父母的我们,做出了最好的回答。
钟南山院士的父母都是医生,尤其是他的父亲钟世藩,北京协和医学院毕业,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曾经是著名的儿科专家,世界卫生组织的医学顾问。
钟南山院士的母亲廖月琴,同样毕业于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专业是高级护理,她还是广东省肿瘤医院的创始人。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里熏陶长大的钟院士,父母就是他的榜样,他也最终成为了父亲母亲一样的人。
钟南山院士的儿子钟帷德,泌尿外科专家,博士生导师,国家级百千万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钟帷德还是英国伯明翰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瑞典科罗伦斯佳研究中心的学术顾问、客座研究员。
钟院士一家三代从医,而且皆为良医名医,对一个家庭而言,这无疑是父母言传身教下,子女对父母最好的褒奖和肯定。
另一位获得抗击新冠病毒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陈薇院士,浙大毕业后清华读研,读研期间特招入伍。
陈薇院士的儿子麻恩浩,一直以母亲为榜样,同时也受到母亲的影响,选择了与母亲相似的专业,并且以全A的成绩和最优毕业生的身份学成毕业。
而陈薇院士对儿子麻恩浩的教育和影响,在麻恩浩代表获奖家属的发言里,可见一斑。
前几天,还看到网上有一则“一家三口学医,儿子与父母成校友”的新闻。
原来,2020级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报到的新生中,有一个特殊的三口之家。
31年前,这个家庭中花样年华的父母,同样在这所大学学习。当下,这对夫妻又都成为抗击新冠病毒的英雄。
今天,他们的儿子也来到这里读书,一家人成了名副其实的校友。
新冠疫情下,让孩子看到了作为医生的爸爸妈妈的另一面,除了救死扶伤的使命和责任,还有家国情怀的担当,他也想成为父母那样的人。
在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孩子,一直都把父母作为自己的榜样,希望自己可以活成他们的样子。
我想,这才是子女对父母最好的褒奖和肯定。
也许,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不会取得多么高的成就和业绩,但是,一样可以有高尚的情操和追求,一样可以给孩子做行动和精神的榜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