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虞坂古盐道

作者: 蛮子123123 | 来源:发表于2018-07-16 09:35 被阅读654次
    探访虞坂古盐道

    文/蛮子

    01

    一位在省城工作的朋友多次流露出对古盐道的兴趣。近日,利用他来运城出差的间隙,我陪他一起探访了古盐道。

    古盐道故址位于运城市盐湖区东郭镇磨河村至平陆县张店镇平头铺村之间,现存约8公里,是古人为了把河东盐运至中原、西北乃至全国而开辟出的一条道路。因路经周朝时的诸侯国虞国而称作虞坂古盐道。

    虞坂古盐道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现存的、有据可查的、最早的人工开凿的道路”。最早的文献记载时间为西周时期,距今3000年左右。而在传说中,虞坂古道可追溯至4000多年前的尧舜禹时期,传说舜帝也曾贩过盐。

    南风起,盐始生。百里盐池定义了古中国的坐标——运城。河东大地上,也因为盐夫们的肩扛背驮开辟出一条“西出秦陇,南达樊邓,北及燕代,东逾周宋”的“盐坂古道”。

    探访虞坂古盐道

    02

    我们七点从市区启程,行二十华里到达盐湖东郭磨河村南的山脚下。闻名遐迩的古盐道就隐藏在九龙山左侧的山沟里。

    山脚下有一片推平的开阔地,好像是修建停车场。听村民说政府有意开发古盐道,顺山谷推开了一条“之”字型车道,蜿蜒着向山里延伸。

    可能是前一天晚上下了暴雨,土路被雨水冲刷出一道道沟壑,露出一块块大小不等的青石。

    我们停好车,顺道而上,走了十五分钟左右,新修的道路中断,进入原始状态的羊肠小道。

    由于来人稀少,两边的酸枣树肆意生长,把本就很窄的路面挤占得越发狭促,只剩下一个缝了。

    我们侧过身在缝隙里穿行,时不时还得用手拨开枣刺。

    朋友越走越感觉不像运盐古道,几次都怀疑走错了路,反复向我确认路线对不对。

    我劝他耐心往前走。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心翼翼地穿行了半个多小时,走到一条两边全是酸枣树,路上满是羊屎蛋的小路。这条不起眼的小路就是古盐道了。

    这是一条砂石土路,宽一米左右,怪石嶙峋,凹凸不平,仔细观察,当年的马蹄窝与车辙印痕清晰可见。

    想当年,这条晋盐南运的通道,车水马龙一片繁华,如今沧桑冷落,人迹罕至,只有牧羊人赶着羊群时常来问候。

    虽刚入六月,运城已经天气炎热,太阳火辣辣地照在头顶。我们空手而行,都已汗流浃背。当年人背马拖,车轮滚滚,古代人们为生计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

    探访虞坂古盐道

    03

    沿着小路向山上行进,穿越过一段阴暗狭窄的沟地,绕行过悬崖峭壁,一座高耸的城门巍然屹立在山顶,楼门上清晰地写着“古锁阳关”。

    来之前,我查过资料,这座拔地而起,巍峨矗立的雄关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南大门,也是当年晋虞两国分界的古锁阳关。

    登上关顶,举目四望,群山绵延,郁郁葱葱,虽不见当年国界之森严。但关口左右,一面是万丈深渊,一面是山峰突兀,要穿过,只能过关口,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晋国、虞国在边界建此关,意在锁住阳关大道,使邻国不敢来犯。但贪财好色的虞国国君,却贪图晋国的玉璧、美女和骏马,不听忠臣宫之奇的良言相劝,借道给晋国去讨伐南边的邻国虢国。当晋兵灭虢后,回来顺便也把虞国灭掉了,同时夺回了美玉和骏马。玉还是原来的玉,只是骏马多长了几颗牙齿而矣。为此,历史上留下“假虞伐虢”、“唇亡齿寒”、“马齿陡增”三个成语。

    探访虞坂古盐道

    04

    踏着坑坑洼洼的青石板古道前行,耳边似乎响起了车潇潇,马麟麟的嘈杂声和运盐工一阵一阵的喘息声。风餐露宿,酷暑严寒,披星戴月,川流不息。

    路边的一块写着“瓦罐庙”三个字的石头引起了我们的注意。这里就是百姓俗称的“挖刮庙”了。

    其实这里原本是政府设立的关卡,盐车经过,通常是从盐车中挖出一些盐做为税赋。运盐者不堪重负,没有好感,私下就戏称之为“挖刮庙”。

    往前走了不久,感觉道路平坦许多,我们的脚步也轻快起来。据说当年,盐车到此,进入平地,就快大功告成了。牲口也会轻松地晃动脑袋,脖子上的铃铛响起。平头铺的商贩们听到铃响,闻声出门,准备招揽生意。因此这里得名“响铃弯”。

    探访虞坂古盐道

    05

    走过一段平路,一个人牵骏马的雕塑映入眼帘。这便是传说中伯乐相马的地方。

    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春秋时代的孙阳,对马的研究非常精深,人们便忘记了他本来的名字,干脆称他为伯乐。

    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能日行千里的骏马。伯乐遂到各地寻访。

    一天,伯乐在古盐道上,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马累得呼呼喘气,每迈一步都十分艰难。伯乐对马向来亲近,不由走到跟前。马见伯乐走近,突然昂起头来瞪大眼睛,大声嘶鸣,好像要对伯乐倾诉什么。伯乐立即从声音中判断出,这是一匹难得的骏马。伯乐对驾车的人说:“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任何马都比不过它,但用来拉车,它却不如普通的马。你还是把它卖给我吧。”

    伯乐牵走千里马,直奔楚国。千里马似乎通人性,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响,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马夫尽心尽力精心喂养后,马更变得精壮神骏。楚王跨马扬鞭,但觉两耳生风,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立下不少功劳。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伯乐相马的故事遂世代流传了下来。

    踏在古盐道密集的马蹄窝上,遥想当年有多少匹骏马曾常年穿梭老死在古盐道上,被忽略,被遗忘。似乎都能感受到那些马儿发出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叹息。

    探访虞坂古盐道

    06

    到达坪头铺,对接的是平陆政府新修的柏油公路。看来,古盐道做为旅游开发已经进入实质阶段了。

    运城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留下了华夏之根、文明之源的重要遗存。被誉为“中国的源头”。而中华文明能在这里刻下深深的印记,就缘于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盐池。

    据史料记载,春秋战国时,盐池已被时人作为美食财富开采利用。盐的经营,亦可追溯到战国时期。

    数千年来,河东盐始终是历代封建国家的财政支柱,盐的开采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设专职官掌管盐务要政。上至秦汉、下至明清共39位帝王亲临河东视察过盐池。

    盐池是运城的名片,盐道见证着历史的沧桑。虞坂古盐道历史悠久,历经沧桑。虽然已失去它的交通运输功能,但其研究价值、考古价值、名片效应很大。运城也是全国唯一一个以“运盐之城”而简称“运城”的城市。开发古盐道,打造新名片,是扬长补短之举。

    我数年前曾走过古盐道,当年就好像有开发的意向。而至今还是荆棘丛生,乱石遍地,道头道尾虽有挖土修路之痕迹,但工程搁浅。烂尾之状,让人心生忧虑!

    探访虞坂古盐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a1eeca7fe07d:欲知大道,必先知史。从你的虞坂古盐道中,可以看出你为此行从心里所做的精心准备,查阅资料、搜索信息;对古盐道的描述也刺激了我欲之前往的神经,对我这样的懒人来说,近在咫尺的古盐道也仿佛天涯。对政府对该文物的开发与保护你也直言忧虑,更表白了你对古盐道的热爱。向你学习!向你致敬!!
        蛮子123123:@山寨子 过奖了!有时间想去时我给你引路。

      本文标题:探访虞坂古盐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vtep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