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干部培养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专门强调要做好新时代年轻干部工作,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各级党委(党组)是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关键节点,要坚持系统思维和全局观念,把关心年轻干部健康成长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加强长远规划,健全工作责任制,及时发现、培养、起用优秀年轻干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年轻干部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年轻干部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健全完善年轻干部发现储备、培养锻炼、选拔使用和管理监督环环相扣又统筹推进的全链条机制,实现长远规划、统筹推进、效果检验三个同步。
盘活存量、优化增量
建好年轻干部的“蓄水池”
开展年轻干部专题调研,结合后备干部调整等工作,对干部队伍进行全面摸底、综合研判、合理布局。立足怀柔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瞄准未来5到10年乃至更长时期,放眼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个层级,注意培养有专业背景的复合型领导干部,做好“选种育苗”工作。
开阔优秀年轻干部选拔视野,坚持从基层一线、艰苦环境和关键岗位选拔一批,从市管企业、市属高校和科研院所发现一批,从中央在京单位和海外留学归国人员中吸引一批,积极探索运用市场机制选聘一批,在基层公务员和选调生队伍中储备一批,建立优秀年轻干部人才库。
拓宽年轻干部选用渠道,找准与怀柔区“1+3”发展格局的契合点,充分发挥利用首都人才优势,与央属、市属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互派挂职干部,结合怀柔区三大功能区建设需要,重点引进影视文化、会议会展、科技创新等领域优秀年轻专家型人才进入党政干部队伍。
深耕细作,加强田间管理
推进年轻干部“墩苗式”培养
突出政治标准,把好政治忠诚关、政治定力关、政治担突出政治标准,把好政治忠诚关、政治定力关、政治担当关、政治能力关、政治自律关。强化政治历练,针对年轻干部群体学历高、思维活跃但党性修养和理论素养较为欠缺的实际,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加强政治理论培训,引导年轻干部时刻校准思想理论的“定盘星”,坚定理想信念的“主心骨”,筑牢“四个自信”的“压舱石”。
强化教育培训。每年举办为期1-3个月不等的选调生、青年后备人才、年轻科(处)级干部专题培训班,使年轻干部从参加工作到科(处)级岗位,每个环节都有组织跟进培养、培训。着眼于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和区域发展功能定位,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加大精准培训力度,提升年轻干部专业能力、专业素养和专业精神。
强化实践历练、“墩苗”培养,把改革发展主战场、维护稳定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脱贫攻坚战作为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的主阵地,采取“上挂下派”、“双向挂职”、“多岗锻炼”等形式,让他们经受吃劲岗位、重要岗位的磨炼,锤炼务实工作作风,增长能力才干。
严格管理、动态调整
保持优秀年轻干部的“一池活水”
严格管理。对年轻干部不搞“呵护式”、“镀金式”培养。坚持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考察识别,及时掌握成长动态,全面掌握年轻干部的真实表现。坚持从严管理和全过程管理,对年轻干部采取更严的标准、更严的措施、更严的要求,确保其经得起摔打和磨练。建立定期与年轻干部谈心谈话制度,对于苗头性、倾向性和潜在性问题,及早发现、提醒、纠正。
动态调整。对重点培养对象,注重“精准滴灌”,“一人一动态调整。对重点培养对象,注重“精准滴灌”,“一人一策”逐人建立成长档案,实施“一对一”导师帮带制度,全程跟踪培养。坚持“优胜劣汰、有进有出”,结合日常掌握的情况,及时将综合素质好、班子建设需要的优秀年轻干部补充吸纳进来;将那些政治上不守规矩、廉洁上不干净、工作上不作为不担当或能力不足、作风不实的干部调整出去。
搭建平台、优化路径
促进优秀年轻干部“脱颖而出”
畅通优秀年轻干部成长通道。坚持事业为上,知事识人、依事择人,把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与优秀年轻干部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在干部日常调整和各级领导班子换届工作中,都注重配备优秀年轻干部,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领导职务。
大胆提拔使用优秀年轻干部。坚持实践标准、人岗相宜,及时为优秀年轻干部“搭梯子”,实现“小步快跑”。注意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打破“隐形台阶”,对于经过基层一线、艰苦地区和复杂环境锻炼,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大胆提拔使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