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城窑是磁州窑的主要生产窑口之一。其烧造始于宋代,经金、元发展,元末明初进入鼎盛。彭城窑注重瓷器装饰艺术,粗瓷细做。
1999年7月14日至9月21日,河北省文物考古部门对彭城窑进行了科学发掘,在彭城盐店和大庙坡两处,开探方(沟)6个,面积约220平方米,出土瓷片约30万片,引起国内外陶瓷研究界的关注。
其中许多元、明时代的陶瓷制品,为深入研究磁州窑及中国北方陶瓷史提供了丰富而翔实的实物资料。从1999年考古发掘所获得的标本看,元、明时期彭城窑产品十分丰富,造型有碗、盘、瓶、罐、坛、盆、炉、枕、瓷俑及陶瓷玩具等。装饰技法有白地黑花、白地赭花、灰地白彩、刻划花、绿釉、五彩、翠蓝釉及黑釉、天目釉等。
明 彭城窑仿定窑白釉孩儿枕
高22cm,长36cm,宽12cm
枕为男童形象,面带笑容,两膝伏地,呈卧伏状,背部作枕面。胎体厚重,通体施白釉,釉色莹白。
定窑对后世影响深远,明清至今,许多瓷窑均视其为楷模进行仿制,一些技艺精湛的仿品甚至使人真赝难辨。明清仿宋金定窑白瓷,着重仿釉色和刻、划、印花装饰,器型既有孩儿枕等仿定产品,也有当时流行的各种式样,包括碗、盘、洗、盒、水丞等日用器皿,以及三牺尊、天鸡尊、四足盖炉等模仿商周青铜器的造型。
明 彭城窑白地黑花开光山水花卉纹瓶
高28.7cm,口径3.8cm,底径10.2cm
此瓶造型系梅瓶的变体,小口,短颈,溜肩,腹部上丰下敛,平底内凹。通体白地黑花装饰,颈部饰变形蕉叶纹,肩部饰花卉纹,腹部开光内绘山水图案,周围间以云纹,近足处饰变形莲瓣纹。底素胎无釉。
明代以后彭城窑的范围较宋、元时期有所收缩,只集中在河北彭城附近设窑烧造。所制白瓷及白地绘黑花瓷器,以盘、碗、壶、罐、瓶类居多,然而大都较明代以前的产品稍显粗糙,花纹也较简单,以画简单的折枝花为主,这类器皿多为供应华北一带民间使用。另有小部分产品做工较细。此器是当时为数不多的精细产品之一。
开光 :
我国传统装饰技法之一。即为使器物上的装饰变化多样或突出某一形象,往往在器物的某一部位勾勒出某一形状(如扇形、蕉叶形、菱形、心形、桃形、圆形等)的空间,其内饰以图纹。
明 彭城窑仿定窑白釉弦纹三足樽
高12.6cm,口径15.3cm,足距13.1cm
樽圆口,筒形腹,平底,下承以三足。外施白釉,釉色白中略泛黄。胎体较厚。器身饰凸起弦纹多组。
明 彭城窑白地黑花兔纹盆
口径19cm,底径13.5cm,高6.5cm
盆外壁尽施黑釉,盆内白底黑花装饰,中心部位勾勒出白兔一只,周围绘花草,形象夸张生动。纹饰丰富而粗率,尽显民窑的粗犷风格。
此件器物的兔纹装饰图案在元明以来的磁州窑器物中颇为常见。可见玉兔形象必然深受当时民众的喜爱。
(国家艺术档案.com/供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