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亚瑟读一年级时,老师指导全班同学进行“思考”,她说:“现在,同学们,我知道这个问题比我们一直在学的东西有点难度,但是,我将给你们额外的几分钟去思考它。现在开始思考吧。”
亚瑟不是第一次听到这话,但他始终弄不清这种方法。他感到尴尬,不知所措,于是低下头,看着课桌。然后,他透过眼角的余光,注意到旁边的小女孩正盯着天花板。“也许这就是你开始思考的方法”,他猜测道。于是,他也盯着天花板。
亚瑟上小学和中学时,数百次地听到同样的要求。“不,这不是答案,你没有思考——现在思考!”
然而许多人可能只是告诉你去思考,却根本未解释思考是什么,以及一名好的思考者具备什么样的品质.
我们今天就来试着回答下上面的问题.
故事选自<<超越感觉-批判性思考指南>>
怎么认识思考
每个人在深入了解一个东西这件事上都会有自己的模型. 我习惯用认知金字塔模型来认识一个概念/事物. 那么对于思考
这个东西我们也会从下面的角度去理解.

思考是什么
李笑来老师有言: 概念是一切知识的基石, 我们要认知思考这个东西, 先要了解思考是什么.
咬文嚼字一下, 思即思维, 大脑的思绪, 考有考究, 探查之意. 思考合起来就是通过大脑的思维进行考究探查的过程. 思维可以理解为看待事物的角度, 方式, 方法; 考究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联想, 关联, 分析, 推理, 演绎的过程.

简单说思考就是大脑思维的探索活动, 那么我们到底是在为了什么而探索呢? 我们思考想要得出什么呢?
Collins英语词典对于Thinking
有一个很好的解释, 个人认为还蛮适合用来定义思考是为什么而探索的:
Thinking is the activity of using your brain by considering a problem or possibility or creating an idea.
简单说, 思考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 或是创新一个点子:

思考你的思考
了解了思考
是个过程而非东西, 我们不禁想问, 那每个人思考的这个过程是一样的吗? 显然不是. 那我自己的思考过程是怎样的呢?
如果你曾经有过类似的想法, 恭喜你, 你踏入了元思考的领域, 开始对你自己的思考进行思考了.
要想思考怎样让你自己的思考更好, 需要回答几个问题:
- 我为什么是这样思考问题的?
- 我是在思考吗? 还是说只是凭感觉.
- 我怎么才能避开一些常见的思考误区?
我是谁
为什么我是这样思考问题的? 为什么现在的我有着这样的思维方式, 我是怎样成为现在的我的?
环境的影响
我们是存在于历史一个特定时间, 生存于地球一个特定地点的成员. 这个时间地点可能限定了我们所在的具体环境, 信仰和习俗, 而这些东西都会影响到我们的思维模式.
常听人说东北人火气大, 那是因为不能理解他们, 背后其实就是因为大家的思考问题, 看问题的方式不一样.
文化的影响
我们都知道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 文化本身是构成/塑造个体意志的必要条件之一, 直接决定了我们的思维发育. 我们接收着不一样的文化教育, 看问题的角度, 解决的办法当然可能不一样.
心理的影响
就算环境一样, 接受的文化教育也一样, 每个个体不同的心理特征也会给我们的思维方式带来不同. 有个小故事:
一对夫妻, 有三个儿子. 丈夫天天酒醉后就打骂妻子. 大儿子想: 妈妈太可怜了, 我以后一定要对我的老婆非常好. 二儿子想: 原来结婚后是这样的, 我以后一定不结婚. 三儿子想: 原来男人是可以这样对待妻子的...
当然, 影响我们成为现在的我的因素远不止这些, 还需要我们自己去发掘, 去探索.
我感觉
我们总说眼见为实, 先来看一下这幅图, 下面两条水平线段哪个长?

如果我们相信我们的眼睛, 肯定会认为下面那条长. 其实不然.
有同学看过的应该知道这个就是著名的缪勒莱耶错觉图. 事实上这两条线段是等长的.
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错觉呢? <<思考, 快与慢>>这本书上提出了两个系统的理念:
对于人类的思考活动, 心理学家认为存在两种模式, 他们将其命名为系统1和系统2.
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 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 例如直觉的反应. 系统2则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 例如复杂的运算.
个人认为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是感觉, 一个是思考. 因为感觉不需要调动我们的大脑, 甚至都不需要逻辑, 所以大家很多时候习惯于用感觉来判断事物. 然而上图已经证明, 通过感觉出来的直觉反应, 不一定是真相:

感觉往往容易受到偏见, 情绪和自身欲望的主观意识的影响. 当然并不是说感觉一无是处, 感觉能更快的反应, 我们很多的学习实际上也是在训练我们的直觉.
但是感觉是需要思考来检验的.
思考的误区
查理-芒格有言: "我得到正确判断的办法,通常是先收集各种错误判断的例子,然后仔细考虑该怎样避免得到这些下场". 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种逆向思维来纠正我们的思考.
上面说了思考是一个过程, 思考也会受到自身思维和感觉的影响, 那么为了更好的思考, 我们需要避开哪些误区呢?
我们将思考的过程分成几个过程:
- 思考的立场 -- 受自身思维的影响
- 论证的过程 -- 受逻辑和公正性的影响
- 思考的表达 -- 受逻辑性的影响
- 对于别人对我们思考结论评判的反应 -- 受感觉, 情绪的影响

思考力
就算我们知道了思考是什么, 知道了怎么去规避自己思考的误区. 我们还会发现每个人的思考能力是不一样的. 那么思考能力来源于什么呢?
学过中学物理的同学, 都知道力
有三要素: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对于思考来说, 思考力的大小个人认为也是由这三个要素决定的. 那么在思考上, 这三个要素分别对应什么呢?

思维方式(角度)
知识储备
思维套路(模型)
如何提高自身的思考力
说了那么多概念和价值观上的东西, 我们来看下怎么去提高自己的思考力的方法论, 并坚持实践.
学会基本思考
总结下上面理解的思考是什么? 思考是外面根据输入信息在大脑中进行一系列联想, 分析, 推理, 判断然后得出一个解决方案, 一个主意的过程, 这个过程会受到感受, 成见情绪的影响.
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摄入信息, 规避影响, 逻辑推理, 然后将思考表达出来.

在这些过程中, 我们需要:
- 控制输入信息的质量, 在自己大脑中寻找关联知识来做信息补偿.
- 控制的情绪, 感觉, 成见对于自己思考的负向影响.
- 借用一些思维套路(模型), 多问几个为什么深入思考.
- 整理自己思考的输出, 控制自己对于别人对我们批判的反应.
提升思考质量
学会了基本的思考过程, 我们来说下需要在哪些方面下功夫来逐步提升我们的思考质量.
- 认清自我: 杜绝思维误区和主观偏见.
- 丰富知识: 提升问题之外的信息输入.
- 提升逻辑: 保证推理逻辑正确性.
- 深度思考: 深入底层, 探其所以然.

认清自我思考的误区
我们前面说到, 你之所以成为现在的你, 之所以有现在的思维方式, 是受很多外在因素和主观感觉的影响的. 所以在思考之前, 我们最好能明白自己的思考误区在哪儿, 尽量去规避. 毕竟方向如果错了, 越努力错越大.
如下是常见的几种错误, 另外给大家推荐基本书, 可以更加批判性地认识自己的思考.

丰富自己的知识库
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时, 我们一般会先梳理出已知条件, 然后还需要在我们脑子里搜寻关联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比方已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度, 但是如果我们不知道勾股定理便很难求解斜边长了.
所以说知识量的多少决定了思考力中力的大小. 丰富我们的知识库才能提高我们的思考质量和效率.
那么我们要汲取哪些知识呢?

知识汲取到我们的脑子里了, 我们还要想办法存储好不是吗? 要不然我们怎么可以快速的找到他们呢?
假设你的衣柜是这样放衣服, 你能快速找到你想要的吗?

如果是这样的呢?

同样, 知识的存储也是需要分类存储的.

知识学习完, 分类存储好就好了吗? 显然没有那么简单, 我们还需要有联想的能力. 比如上面的求斜边长的问题, 如果我们不能联想到勾股定理, 而是内角和定理, 我们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不是.
所以, 知识最重要的还是要建立联接.

提升逻辑
接受了足够多得数据, 提取成信息, 关联形成知识. 接下来我们就是要合理的利用这些知识来思考了 -- 那就是逻辑.
首先, 我们需要有一个基础模型来不断修正自己的逻辑

上面是<<逻辑思考力>>里面提到的三角逻辑, 个人觉得是一个很好的逻辑模型. 通过归纳/演绎讲数据/论据和结论紧密联系起来了.
归纳: (数据-论据-结论) 从一个个事例中, 解读发展趋势, 从发展趋势中进行类推, 推出公理, 从而得出结论.
演绎: (论据-数据-结论) 从一般的公理开始类推, 用每个事实来证明, 验证推导出结论.
三段论就是典型的演绎法.
接着, 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逻辑思考的套路和工具
我们知道不同的问题肯定是有不同的思考的套路的, 例如分析做还是不做, 可以用T字分析; 分析怎么做可以用5W2H, 金字塔等.

个人强烈推荐使用思维导图和A4纸平面切割法来整理你的逻辑.
这里推荐两本书<<逻辑思考力>>和<<逻辑思维, 只要5步>>.
深度思考
在我们思考了之后, 往往还会有人对我们思考出来的结论甚至论据问为什么. 这就需要我们的深度思考能力了, 简单的说就是多问几个为什么的能力了.

一般来说, 我们很多人的思考停留在自己看到的信息(感知信息), 例如根据看到天上有云, 推导出要下雨.
如果更深一层, 就需要调动我们知识和智慧了(认知信息), 比如说要是乌云才可能会下雨.
那么乌云出现一定就会下雨吗? 探究下去, 就需要我们对于一些原理性的东西(底层信息)有掌握了, 例如雨到底是怎样形成的? 就涉及到一些第一性原理的东西了.
这个过程要求我们保持专注, 不断地自问, 追根究底, 还要将我们的相关知识尽可能的联接起来, 逼近问题的本质.
小结一下
今天我们从思考的概念, 思考你的思考, 思考力, 如何提升等各个角度来认知了思考, 那么接下来最终要的是什么呢?
实践, 坚持不断地以正确的方法去实践价值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