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将陪伴孩子走向何方?你希望孩子成长成才为什么样的?你在日常的教育中如何言行?你们有没有达成共识?你们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明确吗?请重视教育目的,更重视教育过程。
1.教育制度的演变:在共和时期的罗马教育中,分别体现三种明显的阶段:共和早期,共和后期和帝国时期三个阶段的教育。
它们的教育目的分别是由培养农民军人,到雄辩家,到管理和顺民。
教育的内容由培养军事、农事,到广博实用的知识,再到注意文法修辞和文学,减少实用知识。
感悟:对于这一改变,我们当然认为是不对的。这一改变启发我们,应当在教育学生的时候,注重传播广博实用的知识。
反思,在我们日常发生的教育中,带给孩子多少广博实用的知识呢?我们应当如何改进呢?请看成功者的教育。
2.昆体良是古罗马著名的教育家、演说家,是教育发展史上大力发展完善教育方法和思想的先驱。
他主张对儿童教育应该是鼓励的,能激发兴趣的。他的代表作《雄辩术原理》是20多年教学工作的总结,也是古代希腊和罗马教育经验的集大成者。这本书是最早西方关于教育教学的著作。
感悟:作者的教育理念不全正确,但已经有重要的价值。 他从事教育时间不长,但是理念很经典、全面、有说服力,著作也很经典。
他认为,教育的作用要遵循学生的天性,天赋的发展有赖于不断的实践和教育,应当以人的自然本性为基础,尊重受教育者的个性差异和年龄差异。
感悟:家中、班级中不同的孩子应当有不同的教学方法,要根据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年龄特点相应施教,而不应当简单认为,一把钥匙能开所有的锁。
具体如何灵活正确地使用适合孩子的方法呢?
这需要家长和教师的观察、思考、实践,而非一味地责备某一位不爱学习的孩子。同样的教育感化,可能对某个孩子起作用,但对另一个孩子可能作用不大,因此你应当思考适合某个孩子脾性和特点的教育方法,并且始终对孩子不要放弃,不要悲观。
昆体良认为,学校是儿童最好的学习场所,许多孩子在一起容易克服孩子唯我独尊、自命不凡的状态,也有利于培养公共生活的习惯和能力,能激发学生趋善避恶,为孩子提供多方面的知识。
他重视学前教育,应当进行智育,并提出了双语教育的问题,同时,他主张快乐教育,要让最初的教育成为一种娱乐,不至于厌学、弃学。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他提出了分班教学的思想,是班级授课制的萌芽。在课程设置上,认为应当学习广博的知识,在教学方法上提倡启发诱导和提问解答的方法。在教学原则上要量力而行,学习和休息交替进行,防止疲劳、劳逸结合。另外,还有因材施教的思想。除此之外,他也提出了教师观。
总之,他是古罗马时期最为重要的教育家,也是第一位教育理论家和教育教学法专家,他使教学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对近代教学论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感悟:劳逸结合,量力而行,因材施教,这些理念很正确,我们要深入思考,更要积极践行并改正。
关于学前的孩子是否要进行,甚至于进行多大程度的智育,一直是古今中外教育家争论的问题。我认为,这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环境和教师特点,也应因人因事因环境而异。
对有的孩子在学前进行教育,可能教的聪明灵光,而对有的孩子进行学前过多的智育,会让他胆小懦弱、死气沉沉,负担过重,影响进一步的学习。
总之,我们的教育应当是苦中作乐,身心健康,与时俱进,灵活有效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