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周1000字每天写1000字
[简73]原生家庭的原罪,除了心灵创伤,还有抹不掉的恶性循环

[简73]原生家庭的原罪,除了心灵创伤,还有抹不掉的恶性循环

作者: 子苏晓画 | 来源:发表于2018-04-16 08:39 被阅读0次

一、

看了一篇网文,讲到很早以前一部韩剧《看了又看》里一对姐妹的截然相反命运的故事,姐姐金珠幸福,妹妹银珠悲哀。#从小缺爱的人,长大后会有多辛苦?#

《看了又看》的剧照

被偏爱的总是有恃无恐,被无视的总是费力不讨好!

这样的故事太多了。

W是一家大公司的财务领导,性情特别暴躁,但唯独对L是例外。

听老同事说,打从面试起就“画风”就不一样,而且逢人就夸L如何如何好。不知道的还以为L是W的亲戚。

我觉得,亲闺女都没这样的。

为了破格提拔L,W还是可是费了周折。按公司规定,提拔到相应级别是有年限要求。

可就在破格提拔的一个月后,L提出离职,要去鹅厂。

L如此“身在福中不短福”,我并不意外。对于唾手得到的东西,甚至是别人“投怀送抱”的东西,没有人会珍惜。

W竟然很顺利地答应,倒让我觉得意外,看来“偏爱”的底限超出人的想象。

对于外人来讲,L是含着金钥匙进的公司,在公司可谓是前途无量。

谁都预想不到,L在刚刚获得重要晋升后,位子没坐热,就拍屁股走人。

不管下家给的待遇多好、条件多诱人,很多人“普通人”至少会等个一年半载再走,否则“太负心了”。

但是L没有。这些在“普通人”做梦都想碰到的职场伯乐,在她看来,很可能是“理所应当”,好比《看了又看》里的金珠。

对了L的突然要走,W也没有阻拦,因为他对她的好,预先就没有做过利益衡量,好比金珠妈妈对金珠。

二、

Y是一个朋友,本科、研究生都是双一流大学,但她无论是大考、小考,复习的好还是没准备的,只要是考试是超级紧张。

她有一个漂亮的妈妈和聪明的爸爸,但这对她来说并不是好事。

她从小的成绩就很好,但在她的记忆里,在爸爸眼里,考的好是应该的,考不好是丢脸,因为在学习和其他方面,她爸爸从来没有表扬过她一句,没有认可过。

她长的像爸爸,不像妈妈,她从小听的最多的是“要是长的像妈妈那样漂亮就好了。”妈妈也从小嫌弃她长得不像自己。

她说从小就觉得自己又笨又丑,每次考试回来,爸爸都是一副不屑的表情,慢慢地她害怕考试。

如果没有考试,就没有成绩,没有成绩,爸爸就没有机会展示那种表情,她说。

上了大学后,她渐渐发现,爸爸也并不是她从小崇拜那样厉害,更没有爸爸自以为的那样厉害,但考试紧张的病根是落下了。

她说总觉得自己是个丑八怪,大概是妈妈嫌弃多了的缘故。生活中,朋友们都一致评价她很有女人味。

三、

我的老家是“无论如何要生儿子”的地区。

计划生育,在老家对总量控制没有多少作用,倒是产生了不少“一子多女”的家庭。可能是第一胎是儿子,后边想再生一个,结果生了几个都是女儿。也可能是前面几个都是女儿,直到生下一个男丁才肯停止。

这样的家庭,儿子都是宠的不行。不仅爸妈宠,还是爷爷奶奶等长辈宠。

但是,自古“慈母多败儿,宠儿多不孝”。

现在,第一批这样的家庭,当爸妈的都年迈了。奇怪的是,赡养父母的,多数并不是儿子,而是女儿。

如果父母还有经济来源,如退休金,多半还补贴给儿子。

有些父母已经“醒悟”,知道“重男轻女”的思想是不对的。

更多的父母是“执迷不悟”,女儿赡养他们是应该的,因为他们给了女儿生命。他们补贴儿子,是想让儿子过的好一点,让孙子过的好一些。

至于,为什么儿子过的不如女儿好,他们是不想的、不管的。

这样家庭的女儿赡养父母、照顾父母,是孝顺,是自己道义所至,但同时也可能是“讨好”像银珠,希望父母能够像对待哥哥\弟弟那样,对待自己、爱自己、疼自己。

但正如篇头的L,谁都不会铭记主动的好。

做儿子的,记不住父母的好。而父母,也记不住女儿的好。

四、

托尔斯泰曾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看完网友的留言(见文末),才知道银珠有太多的现实版。

人都是有偏好的,即每个人都可能在某个方面成为银珠的妈妈那样的人。

但是,如果这发生在亲子关系里,影响将是一辈子的。

这就是原生家庭的原罪,不仅是孩子永久性的心灵伤疤,还有日后诸多行为上“怪癖”,自己控制不住,而且带来无尽的伤痛与吃亏。

W对L的宠,可以说也是一种“讨好”。对于一个成熟理性的职场人,是不可能如此“无止境”地表述喜好!

Y在单位上班,对领导是很虔诚地“仰看”,害怕做的不好,让领导不满意。与人合租住房,也是处处小心翼翼,害怕引起他人的反感。

Y经常觉得自己做的很好了,但为什么别人还是不满意。

这就是她父母对她成为的残留毒害啊。

这个要改正过来,可能不亚于“蜀道难”。

留言-1 留言-2

相关文章

  • [简73]原生家庭的原罪,除了心灵创伤,还有抹不掉的恶性循环

    一、 看了一篇网文,讲到很早以前一部韩剧《看了又看》里一对姐妹的截然相反命运的故事,姐姐金珠幸福,妹妹银珠悲哀。#...

  • 原生家庭的伤,让你成长为现在的样子

    【原生家庭的伤,让你成长为现在的样子】 原生家庭不是原罪,不是宿命论。有些创伤它是动力,是养分,让你成为参天大树前...

  • 不要忘了,原生家庭除了“创伤”,还有“蜜糖”

    前几日做了茶叶蛋,引得小米一阵欢呼。她兴奋地告诉小麦:妈妈做的茶叶蛋是最好吃了。小麦也跟着傻傻地叫:最好吃的茶叶蛋...

  • 抹不掉的原生家庭

    我曾加一度以为,过了25岁,就不能追究原生家庭的影响了,经历过社会的洗礼,建立属于自己的人格。 我好像一直也是如此...

  • 对原生家庭痛斥是欲加之罪吗?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大家都在谈论原生家庭:原生家庭对人生的危害、原生家庭是原罪、原生家庭无法摆脱之痛等等。 原生家庭...

  • 原生家庭的原罪

    生活中孩子出来问题就找老师 很少有家长从自身找原因不足 试问原件是笨鸟小鸟能成雄鹰吗 培养孩子同浇灌花草心血成正比...

  • 原生家庭的原罪

    你的情感有困扰吗?你为什么没能去好大学?你的社交总是不给力?你为什么没能减去20斤一个月?你为什么没有什么特别技能...

  • 原生家庭的“原罪”

    最近在看心理学的相关书籍,心理学是一门非常细分类的学科。现在比较多的都是在讨论家庭教育这个分类里的情况。“原生家庭...

  • 原生家庭的“原罪”

    当人们更多地关注自己、关注来路的时候,“原生家庭”这个心理学中极其普通的词,就这样悄悄地、悄悄地流行开来。 然而,...

  • 原生家庭的原罪

    原生家庭原本是中性词,在网络上流传很久了,慢慢被污名化,成为了有毒家庭的代名词。现实生活中,既没有绝对幸福的家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简73]原生家庭的原罪,除了心灵创伤,还有抹不掉的恶性循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wjj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