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抽空一直反反复复阅读张爱玲的短篇小说《色,戒》,由于故事跳跃性太强,也可能是我没看过这部电影的缘故,所以初看书时有些看不懂,傻傻分不清麦太和女学生之间的关系,后来连续看了好几遍才看懂一些这篇小说。
也许张爱玲在写《色,戒》的时候只是在写一个故事而已,并没有那么多的象征意义。一个单纯的女学生王佳芝因为要给一群爱国青年做内应,使用美人计去接近一个老奸巨猾的大汉奸易先生,结果王佳芝假戏真做,认为易先生是爱她的,其实明知会是一场飞蛾扑火,在最后关头还是心软放过了易先生,而易先生呢,几乎没有任何思想挣扎就杀了她。
张爱玲通过这部小说告诉女子:戒色。否则,万劫不复。
《色,戒》中的王佳芝极其具有悲剧色彩,说到底她在和易先生这场博弈中不过是一个牺牲品,她的肉体和感情都彻彻底底输给了易先生,她自始至终也不过是一个单纯的傻姑娘,一个傻到令人心疼的可怜女人。
原本王佳芝只是一个天真而又单纯的女学生。她喜欢演戏,在学校里演的也都是慷慨激昂的爱国历史剧。小说中有一段专门描写这个单纯到有点傻气的姑娘的文字:广州沦陷前,岭大搬到香港,也还公演过一次,上座居然还不坏。下了台她兴奋得松弛不下来,大家吃了消夜才散,她还不肯回去,与两个女同学乘双层电车游车河。楼上乘客稀少,车身摇摇晃晃在宽阔的街心走,窗外黑暗中霓虹灯的广告,像酒后的凉风一样醉人。
王佳芝是个很简单的女生,她接近易先生,不图名,不图利。只是因为她喜欢邝裕民,希望能够默默地呆在邝裕民身边,她喜欢的人明知道接近易先生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却依然让她去接近易先生,只能证明她喜欢的人并不在乎她。易先生心狠手辣,王佳芝随时会有生命危险,为了接近易先生,那个傻姑娘不惜一切代价听其安排对易先生实行美人计的计划。
为了扮演麦太这个角色,她稀里糊涂地献上了自己的初夜,甚至不是和她喜欢的邝裕民,而是和令她十分讨厌的有过性经验的猥琐男梁润生。然而更可气的是,她牺牲了自己的贞洁,最后却因为易先生升迁至上海而竹篮打水一场空。这种无奈与悲凉正是张爱玲笔下最经典的情感流露。
因为易先生的离开而导致任务失败,她的付出仿佛变成了一个笑话,她牺牲了贞洁并没得到大家的同情和怜悯,换来的只是大家的冷漠对待,甚至所有的人都躲着她不会正眼看她。
两年后,在上海,他们跟一个姓吴的地下工作者搭上了线。当老吴听说他们有这样宝贵的一条路子,当然极力鼓励他们进行。
她确实就像自己说的那样:“我傻。反正就是我傻,”明知道这次大家起哄捧她出马,都是别具用心,但是他们来找她的时候,她还是义不容辞。
之所以再次接受这个任务,一方面是对邝裕民爱而不得的心有不甘,而另一方面则是她内心希望再次与易先生见面。
她说每次跟老易在一起都像洗了个热水澡,把积郁都冲掉了,因为一切都有了个目的。所以她迷失了自己,在易先生那里她不在是女学生王佳芝,只是一个报复丈夫玩舞女的可怜女人蒙太。
她是个极度缺乏爱的女子,她憎恨邝裕民不爱她,但还要利用她,并且一次又一次把她送入虎口。所以,当另一个稍微有点魅力的男人给予她一点点温柔的时候她才会特别容易动心。
她知道自己爱上了易先生,就在刺杀易先生的最后行动中,老易要送她一枚六克拉的钻戒时,她最后的心理防线彻底崩塌,最终她放了他,而易先生却不肯放过她,也因此而断送了自己性命。
王佳芝陷入情爱迷局而不可自拔,沉迷于易先生与蒙太之间虚幻的爱与被爱的游戏中,就注定了她的悲剧人生。
说真的,她并不聪明,也不是虚荣,只是一个渴望被爱的傻女人而已,无论是爱上邝裕民还是易先生,都是她爱错了人罢了。我读小说的整个过程中,才发现她自始至终从来没有被人善待过,不管是她喜欢的人还是她的同学,除了对她的牺牲和利用,就只剩下满满的嫉妒。
其实她真的很傻,傻的单纯,傻的天真,傻的让人心疼,如果有来生的话,但愿她能够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