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为啥你那么失败吗

作者: 董汇标MINUS | 来源:发表于2018-02-10 22:08 被阅读13次

    如果你经常感到自己忙忙碌碌但是没什么成长,或者每天都在各种救火不得闲,或者想干的事情太多但是收获甚微,不如看看这篇帖子或者更有可能的话,抽时间看看这本书。这篇帖子有点长,但是会让你从新面对自己,因为,很多情况下你不是笨,你只是陷入了稀缺的怪圈。

    经常在在不同的文章张看到同一个词或一个说法——底层知识、底层知识是相通。我也因此一直在思考,什么是底层的知识、底层的东西如何相互转换呢?读了这本《稀缺》后,我发现,稀缺这个词就是一种底层概念和知识,稀缺概念中包含的若干个点可以转换应用到各个日常接触的方向里,在理解和应用方面,“稀缺”以及它背后的概念系统是一种可以改善多方面情况的方法论。那么这套概念系统具体是什么呢?

    其实关于这本书的读后感能够唾手可得,在很多文章中被提及,但我还是选择了静下心把书看一遍。因为这类带有逻辑色彩的书,只看提取的点或者看别人的总结虽然是一种非常高效的做法,但这会看不到作者推敲逻辑的过程,同样也看不到各种案例、故事、细节等等有血有肉有意思的内容。而读过之后再去看别人的感受不仅可以复习一次还能看到新的理论升华。

    《稀缺》中提到了几个最主要的概念,分别是:稀缺、管窥、带宽、借用、闲余。那么以上几个词汇分别代表什么意思呢?

    稀缺

    首先说说稀缺一词:稀缺,是“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或者不只是感觉少,而是真的少。日常可以看到的流于表面的稀缺主要有以下四方种:


    稀缺内容

    稀缺会俘获大脑。就像饥饿的研究对象日思夜想着食物一样,由此引起稀缺心态当它俘获我们的注意力时,就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的决策和行为方式。当我们经历任何一种形式的稀缺时,都会对稀缺的事物全神贯注(这种全神贯注就叫管窥)。我们的思想会自动而强有力地转向未得到满足的需要,稀缺现象有:

    • 比如减肥时总在关注食物热量,虽然减肥但满脑子在想各种食物,别人聊到吃,你所有思维都被吸引过去,即使你知道你不能去吃(没有减肥需求的人并不会总在想食物);
    • 比如工作繁忙时间不够用,更忽略家庭,且工作干不好,但此时总希望自己有更多时间,只要跟需要你花费时间的新事物出现,你就会矛盾,或者拒绝(上学的时候时间那么多从来不会想需要更多时间,反而在稀缺成长);
    • 比如没钱时,看什么想到什么都要跟钱联想起来,会纠结、惆怅、焦虑;
    • 没朋友的人,孤独的人,特别渴望拥有朋友、社交等等,但是又很怕自己做不好而失去社交的机会(追姑娘也是如此,碰到真喜欢的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孤独者非常善于记住与他人互动等社交内容的细节。

    专注与管窥

    当稀缺俘获大脑时,人们的注意力会集中在紧急的事情上,并将其他事物排除在外,产生一种管窥视野,视野内是大大的目标,视野外全是被忽视的模糊地带。这种产生的专注会让人们从稀缺中获益,让人们获得“专注红利”。由于“目标抑制”的作用,人们在专注于某项重要事物的同时,就不容易想到其他重要事物。因此,专注也会导致管窥,让人们的视野变窄,从而付出沉重代价。
    专注让你在截至日前冲刺阶段高效产出、专注过度的管窥也让你在打游戏时听不到妈妈叫你吃饭。

    管窥

    带宽

    带宽就是心智的容量,包括两种能力,分别为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稀缺会降低所有这些带宽的容量,致使我们缺乏洞察力和前瞻性,还会减弱我们的执行控制力。
    带宽的作用可以比喻为行李箱,想象一下你有一个小行李箱,每次出行,你需要反复推敲行李箱到底都装些什么,想多带一双鞋,那就要拿出两条裤子,想多带一把雨伞要反复推敲到底有没有必要,那边会不会下雨,想带上电脑那就要用力压缩压缩里边的衣服。而此时,把行李箱换成大的呢?你不仅可以带上一双鞋,还能把电脑、雨伞轻轻松松放进去。这就好比人的带宽。
    当你被稀缺心态俘获时,你的脑海里产生管窥视野,再也装不下别的事,你会忘记吃药,会忽略工作之余运动、会忽略在节日里像某个重要的老朋友送上问候等等。
    再深一步,由于你的带宽意境被占满了,你的日程表排满了一个又一个事情,哪一项都耽误不得,那么可能早晨由于买早点多排了十分钟队伍(突发事件、计划外事情),一天的计划全部乱了(更加繁忙),于是你本来晚上10点上床休息的计划就变成了半夜一点(借用休息时间来应对突发事件)。于是你的生活在某一阶段变得一团糟糕。

    再来总结一下:由于稀缺俘获了你——你变得专注,高效产出应对——或者过于专注产生管窥——多项管窥占满了你的带宽——你忽略了很多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没有应对突发事情的能力——产生借用现象(钱、时间、等)——生活更乱了——各类新的稀缺出现(比如身体更差了、钱更少了、欠款变多、家庭更冷漠了、朋友疏远了、工作更忙了) 。如此恶性循环。

    闲余

    闲余就是那个大行李箱里剩下的空间,也是你日程表里故意安排出来空出来的时间段,或者是你以防万一的存款。那么矛盾是,当一个人已经被稀缺俘获、产生管窥、带宽被占满的时候,如何才能再找到闲余呢??

    【如何逃离】

    我们都知道一句话:不光要低头走路,还要记得抬头看路(陷入具体事务忘记抬头规划),还有一句话叫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那么怎么利用稀缺这套东西来改善稀缺的状态呢?

    先说说我们知道的几个管理模型,这可能用到:最简单的PDCA(计划、执行、检查修正、再执行)、稍微需要时间规划的SMART(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的、时限性的)、还有管理工具思维导图或者进度横道图等等。在稀缺的时候,会忘记这些很实用的方法,从而步步失控。那么每天必须抽出时间来抬头看路,用这些模型逃离稀缺的控制。过程可以大概这样转化:

    第一招:善用管窥

    既然管窥会让你仅仅能看到视野里的事物,那么应对被忽略的事情,为什么不让本应在视野里的事物出现在视野内呢?(有点绕口)这句话落地来讲个例子:你患了一种慢性病,发作时疼痛让你想起吃药,稍微好转后,你就忘了吃药,最后导致这个病总是好不了,下次发作时才想起来要吃药。那么可以改为,在每日固定时刻设置一个手机闹铃,来提醒自己吃药,如果一个闹铃不够,那就设置两个,间隔十分钟(还有别的方法,比如列清单)一句话说明:将应该注意到的东西主动把它放到你的视野里。

    再举个书中提到的例子:为了防止会议超时,影响到后续事情,会议组织者可以再会议开到一半时,提醒会议还剩多久,这个提醒会让参会人员产生时间的稀缺,然后专注高效的开后续会议。当接近会议结束时,再次提醒,准备会议的总结、督办、商定结果等。如果会议主持人由于在讲话忘了,可以事先定好规矩,让别人记得提醒(不能大家都忘了吧?)这也叫做“中途修正”。当与会者开始意识到时间快不够了,于是变得认真起来。(此时)人们会开始变得齐心协力起来,完成工作的意愿和能量会突然增强。”就这样,不同意见纷纷被铲除,关键的细节问题成了焦点话题,其他一切靠边站。会议的后半段总是会出现很多此种实质性的进展。中途修正反映了稀缺俘获大脑所引发的一种结果——一旦时间不够用的现实变得无法逃避,我们就会开始集中精力。

    所以当你有个比较长的计划,那么可以给自己设置个多时段提醒,纠正自己对这类重要不紧急事情的态度。
    请思考,这招善用管窥还能用在什么情况里?什么环境里?什么计划里?什么问题里?

    第二招:整合带宽

    在第一招里你已经让自己主动面对一些事情了,那么第二招依旧是抬头看路的深化。
    整合带宽那么需要用到用到甘特图和重要紧急四象限法的辅助。甘特图能够排列出所有你在做的事,以及进度情况;四象限法可以让你明确当前你最需要着手的。也就是,甘特图大概排出一个长时间(比如一个月、一周)安排内你要做的事,结合重要紧急四象限,再权衡后重新排列,重新资源整合。比如可以并行的就不要专门拿出不同的时间段去完成(如回家路上稍微绕一下就把东西买了,就不要回家一趟休息半小时,再去买;不紧急但重要的又能多次轻松拆解搞定的事,不要贪图一次必须弄完,导致弄完后自己累的什么都不想干了)

    第三招:保持预警

    保持预警就是主要在预警不要让自己从新陷入没有带宽的杂耍里,这里的方法包括六顶礼帽法的善用以及对自己清单的审视,以及对自己目标的深化,以及最主要的对自己每一个PDCA的Check。
    预警的手段除了上述外还有给自己设置前置的截至日期(比如写论文这件事、交作业这件事),免去突然事情砸下来的慌张。截止日期的存在,令当下的工作在人们的大脑中挥之不去,我们会为了完成工作而投入更多的时间。各种干扰因素也会变得没有那么富有吸引力。文章的截止日期临近时,我们就不会在午餐时磨磨蹭蹭;会议的结束时间临近时,我们就不会再纠结于偏离主题的讨论;毕业之日快要到来时,我们就会抓紧时间享受大学生活的美好。
    古话说得好: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预警这件事也是如此。

    第四招:学会给自己放假

    放假指在计划里一定要给自己留出空闲时间,因为计划外的事情永远在发生,休息才是再次战斗的资本。出去旅游,可以做多个方案:最满的计划、中度满的计划、轻松的计划。最好的情况是想看的地方想吃的东西都完成了,最坏的计划就是各种意外但是把最轻松的计划完成了,因为在外边,交通情况、环境情况、政策情况、天气情况,这些都是计划外的变数,如果只有最满的计划,那么留给你的只有遗憾和无奈。且因此产生的坏心情反而让接下来的“点背感”加深。既然有可能存在赶不上车的情况存在,就不要在去车站紧张的路上看看博物馆了。
    思考:什么时候给自己放假,放多久的假,记住这些时常,都是你的经验。

    问题:稀缺以及其破解之法,如何作为底层知识,转换到各种领域呢?

    欢迎看我其他文章https://www.jianshu.com/u/3c79bc4c6837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知道为啥你那么失败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wpht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