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20170718另类解读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缺乏“自我认同感”,让孩子一生难幸福。
课程来源:可可狮育儿学堂。
授课时间:20170807
主讲老师:夏子诚
整理人:王丹
校对人:陈颖
编辑人:毛豆妈妈
嘉宾介绍:夏子诚
(儿童感知教育科研与教学专家)。
少儿心理咨询师
国家高级营养师
上海稚趣堂特约嘉宾/专家
长年从事幼儿教育养育工作,对于孩子各种类型问题都非常熟悉
对于每个家庭都有借鉴指导的作用
擅长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解读儿童
反对超前教育
11年一线工作经历
对儿童护理喂养、营养膳食
常见疾病、防治等,积累了丰富经验
课程内容: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你看过没有?
它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育儿启示?这个电影侧面说明些什么问题?
今天夏老师带领大家另类解读。
今天的微课跟电影《我不是潘金莲》有关。从教育的角度,从一个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向上来分析。
这堂课不是简单的影评,而是家庭教育。
在剖析电影,剖析主人公李雪莲之前,把这个电影大概说下:
电影讲了一个普通女人,她所在生活中遭遇的不公平,她的一些反映和一些社会现象。
山区有一个农村妇女,李雪莲。本来日子平常,因为想要第二个孩子就跟丈夫“假离婚”。办了离婚手续,各自单身,既可以申请房子,又可以要第二个孩子。
结果,人算不如天算。也可能是她的丈夫秦玉河早有预谋,离婚后买了房子,跟另一个女人生活。
李雪莲就非常气愤,自己假离婚,为什么丈夫又重新结婚,自己就开始告状。
法院一直维持原状。
李雪莲觉得冤枉,就到处告状,告到了县政府,造成了非常混乱的局面。
觉得不公平,求告无门,就开始愤恨所有人,尤其是他的前夫。双方争执中,又被前夫诋毁为“潘金莲”。
这个电影,大家见仁见智,而我们今天把这个电影当做一场家庭教育悲剧的展现。
从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吸取李雪莲的问题,纠正我们的做法,让孩子从小能够拥有一种能力——获得幸福的能力。
从电影中李雪莲的告状,我们可以看到两点。
第一:这是一场耗费生命的,毫无意义的证明人生的过程,即伤害了自己,又伤害了别人。第二:越是证明自己是好人的人,越是缺乏自我认同感。
一个人自我认同感缺乏的表现:
1.特别在意,甚至说非常认同和在意外界对自我的评价。
2.为面子活着,本来这事自己不愿意做,因为面子也要做。
3.过于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总是想法去获得别人的认可。
4.会把一些亲人,领导当做自己人生的向导。
在心理学和哲学层面上:我是谁?是对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
李雪莲貌似敢想、敢作、敢为,其实她的内心是空虚的,坚硬的固执的外壳下面是空洞的内心,特别匮乏自我认同感。
李雪莲所有的举动都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好人。
越是想证明自己行,自己内心当中越觉得自己不行。
自我认同感充足的人:(用一句话解释,身正不怕影子斜。)
能正确认识自我,在于内心是否充实,跟家庭教育,童年的经历有关。
这是一堂幸福的,值得反思的课。
不要笑话李雪莲,电影就是反映生活。
因为你我他都是李雪莲,只是大家表现的方式的程度不一样、形式不一样,电影里的更极端。
缺乏自我认同感的人,有四种人:
1.特别好斗,争锋相斗,爱反击,锱铢必较,睚眦必报;
2.胆怯害怕, 容易紧张,长时间的压抑,特别顺从友好;
3.自暴自弃,自甘堕落,麻木,全无斗志,容易放弃;
4.努力奋斗,勤奋上进,兢兢业业。
我们是以上哪类人,自己对号入座。
这都是在童年压抑后带的面具,为了更好的适应生存,为了生活。
以上人群内心都有个声音:“我之所以这样,就是为了证明我自己。”
好斗勇猛的人会说:“我之所以这样,是为了证明我很厉害、很勇敢。
顺从友好的人会说:“我之所以这样,是为了让大家更喜欢我,为了能更好的保护我,为了让我能更好的适应环境。
放弃无怨无悔的人:“我之所以这样,是为了证明我们人生既无意义又有意义,我们生活最真正的目的,就是能够让自己自由”
勤奋上进的人会说:“我之所以这么努力,就是为了证明你们小瞧我了,为了让你们知道我是最强的、最厉害的,为了证明你们从前看错了。”
这一切的根源是,从小不给孩子证明自己的机会,长大了孩子就会去努力证明自己。
证明自己,在心理学方面是行为的原动力,证明自己就是人的行为的原动力。
凡是都要证明自己的人,说明童年缺乏家庭给予证明的机会,长大了就会去拼命的寻找、追求、渴望、获得、贪婪,去得到占有。
李雪莲人生困境的根源来源于自己。“我是谁”对她不重要,让别人知道“我是谁”更重要。
从小到大一直对“我是谁?”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借此机会来反抗,原本内心压抑的情绪通过告状来最终证明“我是谁”。
课程总结:
通过证明我是谁,不是现在出现,而是在童年,甚至婴幼儿时期出现的。
尤其是跟0-3岁时的家庭教育有关。
0-3岁时,父母不能及时回应,缺乏对孩子的积极关注,总是压制孩子的情感表达。
比如:不许孩子哭,威胁孩子,哭了就怎么怎么样,各种压迫加要挟。
等孩子大了,处处跟孩子用条件来作交换。
比如:你只要达到多少分,只要不哭,不闹,就怎样;
处处用条件交换,处处压制孩子的感受不让孩子表达,这些就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遭遇的创伤。
慢慢的孩子就感受到,我是不受重视的,我的价值是不高,不讨别人喜欢的,甚至感觉自己是家庭的一种累赘,不被欣赏,甚至是没有保护。从小就不断的发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不被信任,自然就不相信自己,就会压抑自己。
在童年没有得到科学良好幸福的家庭环境,这个童年就会压抑。
压抑之后,会有几种表现:
有的孩子会讨好父母,表现的早熟,乖巧。
我们要清楚,压抑的孩子表现得早熟,乖巧,跟情商高没关系;
有的孩子会反抗;
有的孩子会不停的努力以便逃离这个环境。
这样的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因为从小没有得到证明,长大后,会极其渴望去证明自己是好的;
为了证明自己好,自己强,受欢迎,会有深深的欲望想要去证明自己,并且把这种证明当做人生的目标。
而人生的目标不应该是证明自己是谁,而是应该去追寻幸福,去心理安宁的获得幸福。
证明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是在0-6岁基本完成,到了青春期基本就定型。
当一个缺乏自我认同感的人去证明自己的时候,就会活的很累。
有自我认同感的人,就很轻松、幸福。
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家里有爱才是最根本的教育。
这个气,不是怨气,不是戾气,不是脾气,而是精气神;积极向上的精气神,对自我的信任和认可。
这要如何获得呢?
怎么样让我们活得一口气、活得有精气神,活得有底气呢?
就是从小,尤其是在0-3岁的时候,家里要有爱,让爱流动,才能滋养孩子。
0-3岁做好两点:
第一:告诉孩子“我是谁”(知道姓名,生日,父母,亲戚名字(认祖归宗));
第二:告诉孩子你很好。让孩子证明自己,知道自己是独特的,是有价值的,家人爱你,自己也要爱自己,信任周围的人,信任世界,就学会了信任自己。
就会觉得自己很重要,很有价值感,就会有安全感。
人生的第一个成长任务:建立基本信任感。这是心理生根发芽的基础。
让家成为孩子心灵上的避风港,心灵上的挡箭牌,心灵上的橡皮擦,心灵上的加油站。
让家有爱,让家里的爱流动起来,滋养孩子,让孩子健康成长。
快乐可可狮是亲子之间爱的使者,是父母陪伴孩子的信使,快乐可可狮让我们的家充满爱,让我们的家流动起爱的暖流,让家更幸福,让孩子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快乐可可狮让家成为孩子避风港,挡箭牌,橡皮擦,心理上的加油站。
快乐可可狮和我们的父母一起让家有爱,让家幸福。希望你我他这样的“李雪莲”们,不要再亲手塑造出一批小的“李雪莲”们,让孩子建立最基本的信任感。
给孩子一次充足的生命的底气,能让孩子克服生命中的很多困难,比挫折教育更有意义,只有这样的孩子才能生活的轻松幸福。
再次感谢《可可狮笔记公益输出小分队》认真细致的整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