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出生到7岁之前,是孩子身心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身为父母,对孩子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为,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世界观。在这一言一行当中,你是想让孩子今后感恩、还是厌恶自己所在的“原生家庭”?父母的任务不仅仅是工作、带孩子,更重要的是学习如何与孩子相处。
1、你还小,你不懂。如果孩子问了让父母不自在的问题,又只得到这种回答,那会让孩子在其他人那里得到答案,也会增加孩子内心的焦虑。这既减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信任,也容易让孩子产生不自信、轻易相信他人看法的心理问题。 更好的回答可以是:这个问题我暂时没有想到答案,我待会再回答你。
2、咱们回家再谈。 这回答会让孩子觉得“回家”是个很恐怖的事情,会担心回家后发生的事情。所以不要把家变成孩子要预期接受惩罚的场所。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让我现在告诉你,我对你的什么行为不满。
3、到底谁教你做的?首先,父母要相信孩子做每一件事的初心都是善良的,如果做出了伤害他人的行为,那要反思是不是家庭关系、自己身上出现了问题。这种说法会让孩子害怕、怀疑自己做的事情,然后推卸责任。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你为什么这么做?让孩子自己思考行为产生的原因。
4、看人家的姑娘多可爱! 爱拿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比较是父母常犯的错误,这会导致孩子缺乏自信、自尊。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我相信你,别人可以做到,你也可以。
5、别太贪心了。这容易让孩子不敢去争取自己想要的,认为自己不值得拥有,养成老好人性格。
6、别哭了! 构建孩子的情感世界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别哭了”三字会让孩子认为表达感情是不好的,会因为眼泪而挨骂,从而让孩子产生攻击性行为或负面情感 。我们应该这样跟孩子说:告诉妈妈你在烦恼什么?你怎么哭了?如果孩子摔倒了,也别说:别哭!站起来!这绝对不是鼓励孩子的一种行为。要问:你哭鼻子是因为害怕还是疼痛? 我知道你很疼,那现在我们一起站起来。
7、你应该听大人的话。这会让孩子轻易的相信任何大人,甚至陌生人,也会让孩子不敢坚持自己的想法。我们应该这样做,给孩子分析一下事情,然后说:所以我们建议你这样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