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文综地理《中东——热点问题》昆仑班
星星老师:思路清晰,核心问题也没有问题。感觉在某些问题问的偏向性有点强,不太清楚想问啥。开头的问法可以调整下。奥斯曼帝国建立后(是农耕),周围国家是什么样(欧洲是工业现代化)的,这里可以追问,两种文明会不会有冲突,这样学生自然会想到通过殖民来统治。这样就引出下边的阿拉伯内乱,内乱后会四分五裂,点出石油就可以了。不可强调有无石油其中的一面的重要性。这样一步步学生就知道回答什么。美好生活能否延续?这里可以用语言快速引导下。
路遥老师:这节课的设计是要通过石油来带入最终落到人的能动性上。但是前面的问题因为情景不够,问的问题似乎离学生比较远,学生经验比较少,于是对话就出了问题,然后我自己心理也出了问题,所以,后面显得会比较乱。这一节课是要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阿拉伯发现了石油,这对于阿拉伯国家来说看起来是好的事情,但是,他对于西方国家来说,也是重要的资源。这样就会对不强大的阿拉伯形成了威胁。本可能要统一却形成灾祸。
第二部分:阿拉伯分裂了,每个国家也都有石油,这看起来也很不错,但这种生活能否持久,如果材料足够充分,那么,应该得出这里应该是不安全,不稳定的模式,所以需要变革。但是,前期的文化让他变革很难,靠石油单一的发展方式其实是不利的。这对于他们来说其实是隐患。
第三部分:最后落到,仅依靠石油这个外在的资源是不可靠的,还要靠人的力量。可能是课堂设计出了问题,所以,没有达成这个目标。
俊平老师:最初石油出现,阿拉伯可以恢复自己统一。美元石油体系建立了高福利的国家制度。对于21世纪的世界,阿拉伯人要明白不可只依赖石油,也要注意人的作用。这是之前给予的指导,这些一拿到课堂上就会出一些问题,会和预想不同。所以需要走一轮才会清晰。不要因为第一次设计中东的课程,在心态上受影响。
令老师:其他都挺好。个别问题问的语句有点长,所以学生理解题意就有点困难。
军娣老师:最后关于中东讨论的写作引导比较模糊。中间提出石油问题有点突然,这里应该介入一些西方社会发展的背景。有些问题设计到了,没有继续讨论下去,应该突出依靠石油发展经济单一这个角度来谈。在改革中社会政治层面,宗教。个人认为中东有两个问题:石油,宗教。我觉得最终应该落在人才结构的培养和教育上。
王校:整体上,用若干问题把课串起来,通过对话达成临时性共识,从策略和方法讲是有很大进步的。作为地理老师,我们自己对于中东这个重大问题的认识,领会深度如何增强,这是关键,这也是一个长期修炼的过程。中东问题是当今联合国,人类社会最复杂的区域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问题。至今为止,人类没有找到任何解决办法。最要命的是,看似大家都在解决这个问题,可是这些办法会带来明天的很多问题。这就使得中东问题进入死循环。想通过几节课来解决这个问题会有困难。简单梳理一下:奥斯曼帝国之前中东也有几千年曲折的发展历程。他的发展历程和它处的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关,在欧亚非三大陆的交汇处。人只要脱离部落时代,这个地方就永远是热点。他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犹太教)的发源地。宗教是文明外化的特征,是漫长历史发展中最重要的一环。奥特曼帝国十九世纪突然倒塌。首先,他是政教一体的国家,长期以来宗教占主要地位,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从罗马到奥特曼,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有一个类似于欧洲的大一统梦想。他们的这种诉求源于他们相同的宗教信仰。宗教从某种层面上讲,里面渗透的有平等的思想。无论职业与出身,在上帝面前人都是平等的,都是上帝造的。这是原初的质朴的平等观念。伊斯兰教也有类似于这样的文化大一统。这就促使他们想要大一统的思想。问题在于他是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在形成一个统一的传统的同时也有源于自己民族的境遇。这样就意味着分裂。所以,从欧盟到中东一直有一股力量在博弈,那就是统一和分裂。这种力量一直持续到今天。这种文明和中国不同。我们主体思想是儒家。从个人而讲,每个人都有觉醒的德性,都能成为圣人,也有平等在里面。但从社会角度讲,他承认等级制度的合理性。等级的合理性使得文明在扩张的过程中同化作用增强。从某个层面,允许等级存在,认可合理性,在这基础上,用文明塑造人。如今满清,蒙古人在哪里?中国强大的文明文化的大一同要强于伊斯兰教。这是文化上的考量。此外,从经济上讲,南方富裕的省份可能会独立。这是欧洲和中东传统上的相似性:既有统一意愿,内部又有分裂的倾向。没有受到外部冲击下的情形下,他们虽然摇摇欲坠但并没有散架,可是这样的形式能否持续下去呢?在面对现代化的冲击他能否顶得住?(大家可以想想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在坚船利炮的攻击下的情形)。奥特曼帝国的命运没有什么不同,当欧洲开始向外扩张掠夺时,他就会必然和奥特曼发生碰撞,这样就从内在的文化和外在的历史境遇两个角度结合机缘政治结合去分析,他可能遭遇的问题。结合地图和机缘去分析学生会有所体会。作为殖民者的英国会采取什么手段,这就要和它的目的相结合。他的目的不是拯救奥特曼帝国也不是拯救中东。除了宗教上的角度,圣人可以。但是形而下的角度,国家政治上讲都是利益的牵扯。所以,我们会看到现在我们和特朗普会打嘴仗。我们也不能否认有些政治家有哲学的素养。像特朗普这样的人,他就是利益的考量。对于英国的殖民者而言,他来印度,来中国就是资源和市场。他发展起来之后就会有产品,就需要销路。他在殖民奥特曼帝国的时候,没有石油之前就是市场的考量,但是发现了石油之后就是资源的考量了。不要想着英国会让他们成为一个强大的统一阿拉伯帝国。在这样的情形下,英国人和中东人(天然上有分裂的倾向)在某个层面上就有了共同的目标。中东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本身有分裂倾向,此时的比拼是智慧,大家各自考量自己,这样英国就进入中东。他一定会让中东分而治之的,怎么可能让中东统一?只有分裂了他才能从中取得利益,才方便英国的管理。当中东变成了小的殖民下独立的个体时,这才是英国要的结果。二战以后英国的势力弱了,管不了中东了,中东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了,因为它除了阿拉伯人自身的问题之外,还突然出现了犹太人的问题,二中东游记不了,而中东又离不了这些。这样问题就更复杂了,但是中东又离不了以色列和犹太人。以色列和犹太人原本就有恩怨,再加上美国的介入,就更复杂。美国人进入中东照样是要市场和资源。这样美国就控制了中东的石油和经济。美国人和中东人在某个利益层面会出现一致,但是因为从根本上讲,他们的利益是不一致的,所以中东可能会进一步的继续分裂,也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伊朗黎巴嫩这些问题。这样给美国走的近的伊斯兰教徒就会偏向世俗化一些,世俗化的就会出现改良。跟美国走的远的,暂时没有受到美国入侵的,本身力量强大的国家(伊朗,伊拉克)。这样偏世俗的偏保守的和世俗的力量对立到大的时候,就会出现类似于原教旨主义者,像本拉登这样的恐怖主义。这样各种力量纠结,中东问题在上百年内都不会有答案,哪怕美国他也主宰不了,像中国俄罗斯都会在中东形成一个有形无形的战场。像沙特这样的富得流油的国家他们照样主宰不了中东的命运,因为,他们太落后,不足以用智慧来解决国家民族的问题。这个问题可能永远解决不了。伊斯兰教和犹太教打了好多年。我们需要认识到问题的复杂性。
就这节课而言,我们选一个线索来给孩子们带入这个问题,选择石油这条路我觉得可以,没有问题。要把是有问题放在更大的背景下去领会。我们浪漫部分越丰富,精确部分才会越有收获。老师也是,背景资料越多,老师处理起来会驾轻就熟一些。作为地理选一个地缘和历史结合起来,这节课,地缘显得有些薄弱一些。问题需要问的明确一些,这里的明确是指学生面对问题能说一部分,通过对话澄清来达成临时性的共识,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之上有新的认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