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第四节,是七班的语文课,让学生完成第9课《桃花源记》的《金榜学案》。布置完作业,很多同学都在很认真地做题,但还有学生开小差,不专心。
这其中的学生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缺少学习的动力,也不知道学习的意义,所以缺乏足够的自制力(大部分学生都是如此);而另一部分学生呢,也是因为逆反心理,这种学生属于少数。
在今天这节课上,吕**又睡觉了,提醒一次还要继续趴在桌上。张**又管不住自己的嘴,话多了。她们都属于第一类学生,但是今天我有意改变了一种策略,并没有严厉地批评他们,而是采取加分的激励机制,说只要完成了这一节课的任务,就加一分。
听完我的话,她俩不敢相信似的问我,真的吗?我说是真的。那一瞬间明显能看到她们眼中有一点惊喜的光芒,都拿起笔开始认真写起来。
于是我想对于这些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自制力的孩子,一味地批评并不能改变他们的惰性。那么要克服惰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先让他们动起笔。可以考虑采取各种激励机制,让他们先学习,看到他们的小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慢慢让他们喜欢学习。
第二类学生是唐**那样的孩子。他的《金榜》我翻来一看全是空白。几乎一节课他都在发呆。提醒他学习也是一脸满不在乎的样子。
下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然后在楼道里和他认真谈了谈。我一点也没有批评他,而是很认真地跟他沟通他的问题,想努力找出来解决办法。
刚开始他还是满不在乎的样子,后来满满的他就愿意跟我聊了。他说从小就不喜欢语文,因为妈妈老让他考第一,他觉得很烦。我问他有没有和家里说过他的想法,他说没用的。
听完他的话我也是一阵心酸,但还是给他讲道理,告诉他老师不想放弃他。我问他愿不愿意试一试,先试一个星期,他认真做作业,只要他需要讲题,我随时给他辅导。后来他开始看我了,也点了头,答应这周回去认真完成我布置的作业。至于结果如何,等下周再看吧!
从今天这件事中,我明白了对待不同的学生,必须学会使用不同的管理办法,也就是学会因材施教。对于第一类学生,我想我应该多想办法激励他们。而对于第二类学生,则应该先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多和他们谈心,认可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再引导他们慢慢对学习产生兴趣。
对于布置作业和交作业,今天也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小事。
上午刚坐到办公室,就开始批改两个班的背默作业。一个班几乎人人订正,而另一个班几乎人人都没有订正。第一个班我知道昨天课代表把作业写在黑板上,注明了订正,错一补五。
于是我问第二个班的课代表怎么布置的作业?她说因为情况特殊,只口头布置了。于是我把另一个班的经验分享给了她,并告诉她我们最终目的是想办法提升作业质量而不在于扣分。
从这件事中我也明白了,只要教师好好引导,指令清晰,大部分学生还是都愿意好好完成作业的。而即使是面对作业不交的情况,师生之间也不应变为对立、对抗的态势。
所以,遇到不交作业情况,我也应该多想办法(比如今天一吓唬说周五留不交作文的同学,立马有人下课就把作作文本交了,哈哈~),多激励(以后对于作文,也可尝试在规定时间认真写完并批改的同学进行加分),不抱怨,少处罚。
下午就要开始月考了,也就意味着这周的工作暂时告一段落。这周的工作状态不错,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能避免过度情绪化,避免消极,避免生气,也都能努力去想办法解决。
我很喜欢自己现在的这种工作状态,因为不生气,心里也轻松,没有以前那么心累了。
这两天脑海中也常浮现出这句话:静能入定,定能生慧。它总时时刻刻提醒我,只有自己先静下心来,才能变得更有智慧。
学习要讲求方法,教学和管理学生同样如此。多思考,多观察,多学习,多实践,多积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