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忠孝》第二十四章 赏罚治民
红林悟道《韩非子-忠孝》上一章韩非子给我们讲述了古今民众的不同,意在说明治理的对象变了,治理的手段就要随之改变,不能抱残守缺,一尘不变,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现在看来韩非子在讲述自己观点的同时也不忘批评儒家孔学,暗指他们不识时务,周天子已经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还想通过恢复以“孝悌忠顺”为代表的“礼制”来实现国家管理,更为具体的是“先王”已逝,臣子还在干“称颂倾慕”这种愚不可及的事。
新时代有新问题,需要新思想、新办法来解决。古代因生存环境险恶,生活物资匮乏,人们想的是如何生存下来,既要防备野兽与自然灾害,又要采集必要的食物,根本没有心思与时间去想别的,所以当时的民众给人一种“悗密惷愚”感觉,生活既平静无争,又对生命威胁感到无肋,无法保障生命,看似有些愚蠢。
随着社会的发展,由部落发展为国家,农耕成为人们食物与生活物资的主要来源方式,随之人口增加,社会物资丰富,人们的思想意识开始向精神层面发展,文化生活逐渐形成,心志开启,思想多维发展,对待事物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对于现实产生怀疑,思想意识中有了“反抗”萌芽。这时的民众“儇诇(xuān xiòng)智慧”思想灵活,具有创造思维。
正是民众的“儇诇(xuān xiòng)智慧”,才有圣贤的应对之策,民众的“儇诇(xuān xiòng)智慧”是一面双刃剑,既开启了民志,又增加了社会动荡的机率。如不约束,这种“儇诇(xuān xiòng)智慧”就会走向反面,所以韩非子的策略是“上必且劝之以赏,然后可进;又且畏之以罚,然后不敢退。”意思是:君主一定要用赏赐的办法加以劝勉,然后才能使他们进取;同时又要用刑罚的办法加以恫吓,然后才能使他们不敢后退。
民众心智的开启,是人性的回归。但,人性有阴阳两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没有约束与规范的人性,一定是阴阳面战胜光明面,阴暗面会无限地扩大。遏制人性的阴暗面,放大人性的光明面,这就是圣贤的历史责任与贡献。人性如同资本,没有监管与道德的约束,只会无序暴力的扩张,无限贪婪的吸血。反之,有监管与规则,资本则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助推剂,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发动机。
对人的管理,还是要以人为本,这里的“本”就是人性,人人都是喜赏厌罚,喜欢得到,讨厌失去,喜欢美好,讨厌丑陋,喜好善良,讨厌邪恶。人性,就是硬币的两面,天使与魔鬼的合体。韩非子告诉君主就是要利用人性的一分为二的辩证性来治理民众。靠古代“以虚名取”的办法显然不适合当今的民众。古代没有吃的,你告诉民众明天会打一只兔子来,大家会相信你,现在有那么多的粮食,你却天天说会给你们吃的,这样的鬼话显然骗不了百姓。
既然“骗”不了百姓,最好的的办法就是用赏赐来劝勉民众,让他们通过努力劳作来获得食物,从而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与思想意识。用刑罚来恫吓民众,让他们遵守规则,不敢犯法,心生敬畏。人,是事物的主体,人性,是制定一切法规的基础,脱离了人性的制度,是没有任何社会价值的,也没有任何约束力。
【上必且劝之以赏,然后可进;又且畏之以罚,然后不敢退。】
韩非子依法治国的核心是赏罚,而赏罚又是君主的权柄。所以韩非子一再劝诫君主要牢牢掌握好权柄,才能奠定治理国家的基础,利用好赏罚,才能治理好国家,这也是确保君权万无一失的唯一办法。人是社会基本组成单元,治理国家就是治理民众,治理民众就从人性出发,这就是韩非子依法治国的出发点。管理企业更应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