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觉得自己与众不同的那一面,我也有类似的时刻。
第一次感到自己与众不同的时候是小时候负责黑板报的时候,那个时候大家都是规规矩矩的正方格写字画画,而我大胆地将七龙珠,漫画等元素添加到黑板报中,引起同学们的欢呼;老师本想指责我,因为他看不懂我画的是啥,但见到孩子们喜笑颜开地围观我的作品,也就网开一面,还为我正名,给我机会让我成为了正统的宣传委员,成为了组织里的人,两条杠,整个人都不一样。
再一次感到自己与众不同的时候是工作,同时因为一次项目,大家焦急地在讨论会议,但我觉得很无趣很无聊,因为在我脑海里早就有了画面,我把想法,执行方案,节奏都在脑子里勾勒出了画面,5分钟我就把想法说了,结果瞬间至少一半人同意,我都没想到....然后在大家的支持下我们就做掉了项目,一切非常顺利。
与众不同并不是什么特别的东西,只是在东亚地区保守集体式的文化下被过高地放大了。
在东亚文化里,当你和别人行为举止不同,就容易被放大成异类,容易被关注。
比如小时候老师为什么不好好坐着写作业,你妈妈问你怎么30岁了还不结婚,你老板问你怎么一到下班就要下班等等。
当然这些问题并不是只在中国被问起,只是在东亚文化中心的中国,这些问题往往会引起关注和误会,因为它不被鼓励or理解,它比较小众。
作为小众,你就处于劣势,因为你的空间很小,被理解的几率很小,所以人们的与众不同在东亚文化下特别不被接受。
而在国外,你在大街上裸奔唱歌都不会被指责,只会被看两眼,大家就走开,当然,随着我们越来越了解资本主义之后,会发现这是所谓的如同上海一样的冷漠,发达地区都有这个特点,没人管你,只有文明和规矩。
因此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自由,因为没人管你的与众不同了,你的与众不同得到了保护。
什么地方能允许与众不同呢?我发现,这一点在国际化都市,发达国家对与众不同的人和事反而比较友好,因为这些地区都有丰富多彩的种族文化存在,大家都很与众不同。
比如,在上海北京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和美食,四川菜,河南财,广东菜,西班牙菜,这么多文化的聚集,你都没机会守着一种味道品尝;类似地,纽约有黑人白人黄种人,有日式料理,华人中餐,葡萄牙料理等等。
越是发达的地区,人口越多,人的种类越多,种族的多元多样性就越强,其中所掺杂的口音、文化、习俗就越多。
虽然文化之间可能会有一些冲突,但在文明管制下更多的是包容,是融合,因为冲突不可持续,所以多元文化社区之后诞生的一定是新的文化。
而如果你去观察这个充满多样性的社区,你会发现它反而会因为其良性发展,变得有趣和开放,反而越包容文化的多元和人的与众不同。
因为当一个人在自己生活里每天都看到10种以上的“与众不同”,他早习以为常,因为见得太多了,他也就不会去在意那些感到不同的,异样的点,反而会去找令自己愉悦,欣赏的点。
这一点我觉得跟设计这个行业的某些思维方式也有些类似,设计一开始也是,你学着学着你会开始挑剔,会开始排斥自己不喜欢的风格,会鄙视自己不喜欢的风格,会喜欢自己欣赏的风格,而大多数设计师就停留在此。
但真正优秀的设计是不断学习、融合、提炼的,好的大师大多是集大成之后做的精炼选择,这一点又让我们对“与众不同”的态度颇有类似,我们一开始是感到不适应别人的与众不同,但是当走入大都市,走入多元社会之后,我们开始发现,了解与学习不同人的不同点,原来我们所理解的是相对狭隘的,多元的世界充满的内容是相对丰富的,于是我们的思想似乎也升华了,我们也慢慢能够接受与众不同的异样了。
所以,如何理解与众不同,掌握与众不同是自我进步的必经过程。
与众不同,不是一种对自我能力的判断后的自信,它和自信还不一样;自信是指你知己知彼后的判断,你从认知,学习能力上的信心;而与众不同其实是很本真的东西,它很宝贵,一个人说话的方式,行为举止爱好,散发的气质都是他天生自带的,所以为什么要保护与众不同,因为它非常宝贵。
在现在算法社会下,我发现人们还是渴求与众不同的内容,不愿意天天刷手机看那些垃圾内容,因为我们本质上还是渴望更好,更美,更有价值的内容。
我最近看最多的反而是长纪录片,电影,剧集,书本,短视频看看,关注几个有用的就行了,用来刺激大脑,真正有价值的还是得靠深度,长篇文章来吸收。
这也是拓展现代人对与众不同的理解维度,最近的我们太算法化,太容易被短时间的反馈刺激来引发思考,而不是像过去,在平静的生活里突然跳出的思考,那感觉是不一样的,算法像是一种逼迫,而灵光乍现靠的是生活。
比如看到一个标题“XXX怒打小女孩,众人指责”你几乎都不用想,就站在小女孩角度生一肚子火。
而你没意识到,自己每天的思考,居然会被一条文章给带动。
因此我认为,为了保护人的与众不同,保护我们的人性与创造性,要适当地做些无法预测的事,比如最近学减脂餐,练投篮,看纪录片的我就是一种与众不同。
算法的刺激正在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可预测,变得单一,当你每天都为了获得点赞+评论而只做一件事时,你就在一个新的时空里,丢失你宝贵的与众不同。
所以与众不同到最后其实是一种修养,让你既保留对异样的判断,同时增强自身独立思考能力,创造能力,是一种对自我的要求,这种要求做着做着反而脱颖而出,变得与众不同,但它能被接受的面就广很多,因为你是经过吸纳之后做的融合和提炼,这是最优状态下的与众不同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