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不难到左思右想还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开导他,不到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点拨他。给他一个道理,他不能从多个方面来理解,就不再给他讲了,功力不足啊。(我看金庸小说《天龙八部》的时候,听“天山童姥”对她手下的女弟子说,你们到四十岁以后就可以跟着我修习上乘武功了。我一直以为是“童姥”小气不肯教,当我看到孔子这句话的时候突然之间妙懂了(๑❛ᴗ❛๑)。当知识积累不够的时候说了也白说)。
愤,是有好奇心还没得到的样子,悱,是想说说不出的样子。
启和发,这两个字今天已连成一个词用了,“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就是成语“举一反三”的源头。
7.9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从来不曾吃饱过。
这也是孔子重视礼仪制度的根源所在——不是为了礼仪而讲究繁文缛节,而是为了通过礼仪来讲求同理心的表达和传递。
7.10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孔子在这一天哭过,就不会再歌咏了。
一般讲说到哭泣,往往是有丧事。亲人或者朋友的家人去世,吊唁时会动情哭泣。凡是这种场合,仪式过后,一整天就不再能听到孔子的歌声了。在古代,也有人把本章和上一章编在一起。前面说了孔子在别人办丧事时,不会大吃大喝。这一章进一步体现孔子对逝者的尊重,也表现了孔子的同理心。
7.11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
子曰:暴虎冯(píng)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孔子对颜回说:重用我的时候就行动起来,不用我的时候就隐居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吧。
子路说:如果统帅三军的话,您和谁在一起呢?
孔子说:不靠车徒步打虎,不用舟船只身渡河,死了也不知后悔的人,我绝不跟这样的人在一起。跟我在一起的人,临到大事一定要知道害怕,善于谋划而能成功者才行。
孔子跟颜回说的这句话被后世概括成了“用行舍藏”四个字。
7.12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孔子说:财富如果可以用正当的手段求得的话,哪怕只是个执鞭之士,我也可以从事。如果求不到的话,就做我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执鞭:据《周礼》的记载,当时执鞭是两种很卑贱的职业:一种是天子或者诸侯出行的时候,挥着鞭子让行人让路的人;另一种是拿着鞭子站在市场门口维持秩序的人。
7.13 子之所慎:齐(斋)、战、疾。
孔子最为小心慎重的事情有(祭祀前的)斋戒、战争和疾病。
齐:这里指斋戒的斋。所谓斋戒,今天咱们通常会理解成吃斋。其实斋跟戒是两个字,斋是整整齐齐,包括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动荤腥;戒是戒除娱乐活动。
我们前面讲到,孔子遇到别人家丧礼,既不会吃饱,也不会唱歌,这就叫慎
2019.2.4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