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在重温苏霍姆林斯基中,得知从一位乡村教师到著名教育家,他的成长经历。一乌克兰边境的一所帕克雷中学为例,这里有一位校长20多年如一日,每天早晨5~8点在他那间小小的办公室里静静地写作;8点准时走出办公室,迎接来上学的学生;白天则亲自上课、听课和当班主任,巡视全校,深入各部门;晚上便整理笔记,思考一天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物质文化。这所中学利用了物质的显性资源,比如:一楼前庭设有“母亲专栏”,标题是高尔基的一句话:“没有母亲,就既没有诗人,也没有英雄”。
书中提到了减负的措施:苏霍姆林斯基规定:不允许低年级学生一天在室内进行3小时以上的脑力劳动,不允许12~15岁的少年每天花四五个小时做家庭作业。
作为教师,身正为范。校长既要是业务能手,又必须是终身学习。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关心家长的教育修养,任何教学和教育任务都是不可能解决的。”
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方面。此后班主任老师因势利导,在班级栽树活动中,让高里亚指导别的孩子们。
从这里可以看到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个教育信念:热爱、关心、尊重孩子,相信所有的孩子在教育中都能够向好的方面转变。
苏霍姆林斯基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善于因势利导,进行积极的鼓励,激发学生心灵的火花。人们把这赞为“特殊奖励。”
自己要做自己的主人。要珍惜自己的尊严——这是人的真正的、美的源泉。”
培植友谊的人性。
而那种养尊处优,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有索取与享受,没有创造和奉献回报生活的人,何谈志向与理想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