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师诸葛孔明,因为在隆中躬耕陇亩而自号“卧农”,并非《三国演义》等小说里面描写的“道号卧龙”。小说里面描写先师孔明身穿八卦衣,手拿鹅毛扇,通阴阳,知八卦,善于计谋,未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是一个未卜先知的奇人,应该是道家。那么历史上的真实情况是这样吗?
其实,先师孔明并不擅长预知未来,也不是一个道士或者道家修士。他是上古宗伯学显宗弟子,也就是古儒学的儒者。
道家讲究修行,得道之人称作“真人”。古儒学讲究治学修身,集大成者称作“君子”。这是两者最显著的区别。
先师孔明终其一生都是按照“古儒学君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和家人。在他所写的《诫子书》中,开篇第一句就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讲的就是修身。
下一句话就是治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其中所提到的“明德”就是修身,“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就是治学。“要坚守高尚职业道德,多下苦功、多练真功,做到勤业精业。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市场经济大潮面前自尊自重、自珍自爱,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低俗庸俗媚俗。良好职业道德体现在执着坚守上,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最后达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领悟。“
“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这句话该怎样理解呢?对于党和国家施政安民来讲,就是“我将无为,不负人民”的广阔胸襟和无私奉献精神,但是对于我们普通百姓来讲,我个人的理解就是明德修身和专心治学。
我的政治理论水平低微,只粗略学习了半部《诗经》,但是读懂了文章里面充满深厚期望的谆谆教诲:不能走捷径、搞速成、搞花哨,要学会当愚公,巧伪不如拙诚。捧读这篇文章,让我悚然警醒,前有先师孔明先生的告诫,今有贤者宽厚的劝励之言,我一定“以之为镜,奉行毋违。”
本文作者宗伯正曜,治学师从先师孔子(鲁姬丘子、子姬孔子),立身师从先师卧农先生(诸葛孔明,名亮),赞宾介师宗伯牖中先生,拜师时间为1988年(戊辰),拜师地点为中国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畔遐园西廊岳飞手书《前出师表》碑文之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