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儿防老,就像是男人娶个老婆是为了传宗接代。
有这种思想的人都是自私的。
我不喜欢父母对我说出这四个字,或者流露出那种欲望,感觉就像是别人请了我吃饭然后告诉我记得再请回他。
亲情是应该这样去磨合的吗?
“养儿防老”确然是一种不道德说
陈志武教授在公开场合提出了“养儿防老”不道德论,这是儒家“孝道”思想捆绑了道德理论,其思想核心严重违背了大自然生物成长规律。狮子在成年后彻底离开父母,远离本身所在的狮群去寻找新的生活方式,世界上从来没有一种动物会在自食其力后仍然需要依靠父母,或者被父母依靠。
然而国人却执念着这一层,有些人认为这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华,为人子女者必须既“孝”又“顺”。
《论语·为政》中发现了孔子对“孝”的解释,其中讲述的是孟懿子请教孔子什么是“孝”,孔子的回答只有两个字『无违』。从字面意思来看,一般人都会理解为『绝对服从』『永不违背』。
于是老一辈就断章取义,片面认为,“孝”就是子女无条件地听父母的话,在父母讲话时儿女不能还嘴。
然而对『无违』,孔子的本意是『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孔子认为人处于在世的时候,要牢记自己的起源,对待父母要以礼相待;父母去世了,要以礼数埋葬和祭祀他们。
『礼』是克己复礼,人在日常行为上要自觉约束,但不受旁人左右,包括父母长辈。下辈有个人选择权利,功力是非的判断权利,其实古人从来没有定义过“孝”就是对父母的一味服从,所以“孝顺”纯粹只是老一辈对“孝”之义理的利益延展。
说明白话,“养儿防老”是道德绑架,抹杀了上下辈相互为“礼”的存在意义,变成了子女对父母单方的奉行主义,是极为不道德的思想行为。
你结婚,然后那么努力去生孩子是为了什么?
为人父母者:
不为什么,这是自然规律。
老了没有自理能力,所以充分运用婚姻的生育本能去实现“老有所依”。
有一个贴心者,缔造亲情,活着更有温情。
传宗接代、延续血脉。有什么意义?不知道,因为祖宗传下来的规矩,违背了怕遭天谴。
然而我喜欢李娜的回答『如果我有孩子,那一定是因为我喜欢孩子,想告诉他活着很美好,共同享受生活的乐趣。』
为人子女者:
你们令我被迫的活着,还要我被迫的生存,这是什么道理?
我只是你们在性爱中滋润出来的产物,母亲生我是很疼很辛苦,虽然是因为我的存在造成的,但并不是我的主观意愿而发生。
小时候被父母捧在掌心,玩耍、逗乐,成了父母夫妻生活中的润滑剂,活得像个被领养回来的宠物,出色帮助他们度过了各种更年期。
长大了被父母控制在身边,依赖、命令,成了父母晚年生活的依靠墙,活得像个被催生成熟可利用的工具,有效帮助他们安逸的度过了晚年。
这些话不好听,很不好听,非常刺耳。
但前提是为人父母者对子女说出了“养儿防老”这种话,露出了“养儿防老”的最终欲望,他们对子女的苛刻,意图换来的是子女对自己的绝对顺从,这让许多子女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在父母眼里的功能作用。是那么的——
无情、无爱,令人心碎。
重新定义“养儿防老”的使然性
其实说了那么多,“养儿防老”的思想是错的吗?我认为没有错,因为这同时也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性。
人老了的确需要有人照顾,非亲非故的人会对你说“凭什么”,只有在受你之恩惠熏陶下的亲生或抚养子女,才会有情感出发点对你责无旁贷的付出。
至于如何培养出这种感恩互惠的情感交融,我们可以把思想回到开篇所述:
你请朋友吃饭,不仅仅是为了希望他回请你,而是希望在这种礼尚往来的交往中,真正感受到人情之间的付出令人暖心、催人奋进。
其实把思想回拨一下,“养儿防老”只是一个人情相处的过程,得人恩惠千年记,受人花戴万年香,这才是每个人努力经营生活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