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志
#我的五千年#《史记》第32天:天下共主

#我的五千年#《史记》第32天:天下共主

作者: 我叫陈庆红 | 来源:发表于2020-03-06 08:10 被阅读0次

    尧死后,舜避位丹朱,失败了。

    舜死后,大禹避位,也失败了。

    禹死后,伯益避位,成功了。

    三代人完成了从推选制到世袭制的变化。这是历史颗粒度所限,丢失了很多细节。无论如何王朝时代开始了。

    夏启!

    夏本纪·end

    原文

    夏后帝启,禹之子,其母涂山氏之女也。

    有扈氏不服,启伐之,大战于甘。将战,作《甘誓》,乃召六卿申之。启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女: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维共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右不攻于右,女不共命。御非其马之政,女不共命。用命,赏于祖;不用命,僇于社,予则帑僇女。”遂灭有扈氏。天下咸朝。

    笔记

    夏后帝启,夏的君主帝启,大禹之子,其母亲来自涂山氏。夏启出生没有神异。

    有扈氏不服。古文版解释有扈氏在扶风,全注全译版认为古文版有误,有扈氏是东方少皞鸟夷族下面的一个部落。

    启领兵讨伐有扈氏,双方在甘这个地方爆发大战。战斗开始前,照例有誓,誓师大会。这里太史公完全引用《尚书·甘誓》内容。甘在今天洛阳市西南。夏后氏部落联盟从山西向东发展,到达河南,遇到郑州附近有扈氏的阻挡,免不了一场大战。

    之前都是从上北下南来看,这一次换个山西视角。从山西的盆地向华北平原看,穿过云台山、太行山就是一马平川,从中国的第二阶梯来到了第一阶梯。

    示意图

    山西经太行八陉可进入河北河南,自上而下,后来秦灭赵,游牧民族南下,都爱打这走。

    誓师大会,夏启召来左右六位大臣做出申明,这六个人每个人负责一块。他说:“注意了!左右六位众臣们,我用誓词告诫你们:有扈氏上不敬天象,下不敬大臣,上天因此要干掉他们。”

    五行,三正。旧注都站在汉代立场来说,五行解释为秦汉流行起来的阴阳五行说,三正解释为汉代构建的天地人“三统说”。新注试图还原那个时代的观念,我按照新注。

    夏启对六位大臣说,我奉行上天降下的惩罚。

    战车左边的战士,简称车左,负责射击。战车右边的战士,简称车右,拿着戈来勾杀敌人。战车的驾驶员,简称御。这构成一辆战车的最小战斗单元,被近年考古所证实。夏启说该干啥都好好干,听从命令,努力贯彻执行,不然就是不用命。用命,就在祖面前奖赏;反之,在社面前,杀!不仅本人杀,家属也是杀的杀,或者卖为奴隶。旧注孔安国说天子亲征,会载着祖庙内的祖和社坛内的社主随行,现场论赏罚。新注说回国后,在祖庙和社坛前进行,理由是金文中屡次出现出征胜利归来献俘于祖庙前的记载。

    祖庙与社坛,《墨子》说开始营建国都的时候,必定选择国之正坛作为宗庙,还要选择树木茂盛的地方,建立社坛。有些类似于传统村子营建,先选择水口和盖祖庙。水口的树如果持续茂盛,意味着这个地方的水土很好。

    有扈氏有罪,上天看不下去,夏代表上天来惩罚,好好干的赏,不好好干的杀。誓言大体结构都差不多。

    结果有扈氏被灭,天下的部落一看,都来朝见。


    原文

    夏后帝启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

    太康崩,弟中康立,是为帝中康。帝中康时,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作《胤征》。

    笔记

    大禹之后,夏代各帝的记录都是只言片语。或许可以说春秋战国的先贤完成了对尧舜禹时期的政治制度变迁的梳理和想象后,这一时期的历史大任务就告一段落了,对夏代各君主已经不需要宏大的历史建构,一人一点事迹,表示来过就好。

    你大可根据你自己的价值观选择一个你愿意相信的。

    夏启死后,儿子太康继承天子之位,称帝太康。太康失国,为什么?说他贪玩,不体恤百姓,被后羿驱逐,不得回国。《逸周书》说是夏启的五个儿子掀起动乱。《史记》只说失国,兄弟五人在洛汭(rui),也就是洛河入黄河的河口,等待太康时,作《五子之歌》。

    太康死后,弟弟中康继承天子之位。中康在位时期,主管天文历法的官员羲与和沉溺于酒。这里的淫,只能理解为过度。天文历法是农耕文明的底线,羲、和停摆,导致天时混乱,一说是对日食的预报错乱。大臣胤奉王命征讨,作《胤征》。

    羲和最早在《山海经》是天帝的妻子,生太阳的女神。后来分化为两位娥皇、常羲两位女神。娥皇后来演化为舜的妻子。常羲则生下了月亮,又演变为后羿妻子,最后飞月宫变嫦娥。随着母系氏族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羲和成为太阳本身。再后来进入历史,成为黄帝手下的主管日月占卜的的两位男性官员,到尧,变成六人。中康又回到一人或两人。但怎么变都跟时间有关,我们测度时间流逝的源头。

    原文

    中康崩,子帝相立。帝相崩,子帝少康立。帝少康崩,子帝予立。帝予崩,子帝槐立。帝槐崩,子帝芒立。帝芒崩,子帝泄立。帝泄崩,子帝不降立。帝不降崩,弟帝扃立。帝扃崩,子帝廑立。帝廑崩,立帝不降之子孔甲,是为帝孔甲。

    笔记

    夏代各君主的流水账。把传说少康中兴略过了,就因为这事,太史公还没批评,太省略了。对少康中兴感兴趣的可移步《左传》。

    帝廑死后,立帝不降的儿子孔甲,也就是廑的兄弟。大概「廑」没有后代?!

    原文

    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龙氏。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受豕韦之后。龙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惧而迁去。

    笔记

    孔甲的描述多了几笔。孔甲向往鬼神,求长生?而且好色淫乱。如此德行衰败,导致诸侯纷纷反叛。夏作为天下共主,要以德吸引人的,恍如美国营造的自由主义外象。

    话锋一转,上天降下两条龙,可能是鳄鱼,一雄一雌,孔甲手下没有专门养龙的豢龙氏,没法养。还好陶唐氏族虽然衰败,但出了一个后人叫刘累,向豢龙氏学习养龙技术,帮孔甲。孔甲因此赐刘累姓御龙氏,取代彭姓,受封豕韦这个地方,今天滑县以东。

    雌龙死后,刘累自作主张把它做成了菜,给孔甲吃。后来孔甲想看看两条龙,派人来取,刘累吓跑了。

    一个小故事。

    原文

    孔甲崩,子帝皋立。帝皋崩,子帝发立。帝发崩,子帝履癸立,是为桀。

    帝桀之时,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乃召汤而囚之夏台,已而释之。汤修德,诸侯皆归汤,汤遂率兵伐夏桀。桀走鸣条,遂放而死。桀谓人曰:“吾悔不遂杀汤于夏台,使至此。”汤乃践天子位,代夏朝天下。汤封夏之后,至周封于杞也。

    笔记

    夏朝末代君主——夏桀终于出场了。

    孔甲以来,诸侯就纷纷背叛夏。夏桀本身德行不修,反而用武力来镇压诸侯各族,各族忍无可忍。召来汤,把夏桀囚禁在夏台,今天河南禹州,不久又把夏桀放了。汤修德,诸侯都归附于汤,汤于是领兵讨伐夏桀。夏桀败走鸣条,流亡后死去。什么时候死不知道,死在哪不知道。

    据说临死前,夏桀对人说:我后悔不在夏台把汤给杀了,以至于有今天。这是找错了病根。

    汤登上天子之位,取得了夏王朝的天下,之后封了夏代后裔,一直繁衍到周代,封在了杞人忧天的杞国,今天的河南杞县。

    考古学上,寻找夏朝遗存,关键在新砦和二里头,都在嵩山周边,郑州一带。

    原文

    太史公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费氏、杞氏、缯氏、辛氏、冥氏、斟(氏)、戈氏。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自虞、夏时,贡赋备矣。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固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

    笔记

    太史公总结陈词。大禹姓姒,后代分封之后以封国为姓。孔子主张夏代历法,所以学者们多传习《夏小正》。从虞夏时代开始,贡赋制度完备建立。有一种说法是大禹曾经召集诸侯到江南,综合考核诸侯功绩,并且死在了那里,埋在了那里。当地命名为会稽。会稽的原意就是会计。

    会计行业的祖山找到了。

    贡赋纳税制度的形成,是天下共主对其直接治下和诸侯国有力管制的表征。夏商之于诸侯,颇类似于今天的美国之于世界。周虽分封诸侯国,但管制能力进一步加强了,大都是自己人的封国,意味着中华的进一步扩大。春秋战国打出了秦汉,郡县+分封,再到之后以郡县为主,中华的张力达到最大,成为东亚共主,藩国朝贡。日本二战时说大东亚共荣圈,是站在东亚的视角上,试图取代中华帝国过去扮演的角色。

    打完,收工。

    明天,继续。

    殷本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的五千年#《史记》第32天:天下共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yqmr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