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汤灭夏过程来看,商的天下也是天下共主的模式,担任诸侯方国的盟主,商人直接控制的范围有限,诸侯与商的关系主要是朝贡关系,必要的时候可能还要派点兵助战。到了周有天下,直接分封自己的叔侄儿孙或者重臣为一方诸侯,加强亲伦纽带。秦的郡县没有维持多久,汉代郡县制与分封制并存,再往后世家大族、门阀逐渐消亡,帝国控制力逐步加强。宋及以后就没有了不得的地方势力,可以长期跟帝国抗衡的,长期的分裂没有了。
殷本纪·3
原文
汤归至于泰卷陶,中雷(原文为雷的古写法:上下各两田,中间加一横)作诰。既绌夏命,还亳,作《汤诰》:“维三月,王自至於东郊。告诸侯群后:‘毋不有功於民,勤力乃事。予乃大罚殛女,毋予怨。’曰:‘古禹、皋陶久劳于外,其有功乎民,民乃有安。东为江,北为济,西为河,南为淮,四渎已修,万民乃有居。后稷降播,农殖百谷。三公咸有功于民,故後有立。昔蚩尤与其大夫作乱百姓,帝乃弗予,有状。先王言不可不勉。’曰:‘不道,毋之在国,女毋我怨。’”以令诸侯。伊尹作《咸有一德》,咎单作《明居》。
笔记
提到三篇《尚书》的篇目。
汤灭夏,返回途中到了泰卷。陶是衍文,泰卷旧说在定陶,不确定。仲虺也就是中雷,商汤的左相奚仲的后人,作诰书,《尚书》中已经亡佚的一篇《仲虺之诰》。
回到亳都之后,商汤作《汤诰》,是对诸侯的告诫。
三月,王亲自来到了东郊。告谕各诸侯:一定要有功于民,好好干你们的事。否则我就会狠狠惩罚你们,到时候你们不要怨我。古代大禹和皋陶辛劳在外,有功于民,民众才得以安身。他们东边治理江,北边治理济,西边治黄河,南边治淮河,这四条大河都得到治理,万民才能得以安居。后稷教民众播种,繁殖百谷。三公都有大功劳于民,所以后代得以立国。昔日蚩尤和他的大夫为害百姓,上天不护佑他。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清晰可见。先王的话我们不可以不听取,勉励去做。如果无道,你们就不要统治自己的国家了,你们也不要怨我。
商汤所描述的四渎,主要在下图范围,比九州可小多了。
截图自google earth商汤以《汤诰》训诫诸侯。伊尹和咎单也各写了一篇文章。
原文
汤乃改正朔,易服色,上白,朝会以昼。
笔记
新天子上任三把火。对诸侯的训诫定下了治国理政的基本观念:有功于民。然后是更换符号。
朔,阴历第一个月的第一天。正朔,一年的第一天。夏是正月为一年开头,商代是十二月为一年开头,周是十一月为一年开头。所以我们现在用的是夏历。
商汤改十二月一号为一年的第一天,更改车马、祭牲等物的颜色,崇尚白色,群臣在白天朝见君主。
妇好墓出土和田玉人关于颜色,据说夏人崇尚黑色,周人崇尚红色。
《殷本纪》关于汤就这么多了。
原文
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於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为帝中壬。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太甲,成汤适长孙也,是为帝太甲。帝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训》,作《肆命》,作《徂后》。
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於是伊尹放之於桐宫。三年,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
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於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伊尹嘉之,乃作《太甲训》三篇,褒帝太甲,称太宗。
笔记
商汤死后,太子太丁还没有继承天子之位就去世了,于是就立了太丁的弟弟外丙。商代的帝王也是十天干。直到帝中壬驾崩,伊尹又立了太丁的儿子太甲,天子之位回到了太丁这一支。
太甲元年,伊尹作三篇文章,训诫太甲。《肆命》陈述天命的原理,《徂后》用先王的法度告诫太甲。伊尹是个好帝师。
太甲在位三年,估计没干啥好事,不贤明,还暴虐乱德,商汤定下的法度得不到遵守,非常具有创新精神,是个规则就是用来打破的主。不过短短几个词都是形容词,我们看不到太甲具体做了些什么。
结果伊尹把太甲流放到桐宫。桐宫一说是埋葬商汤的地方,这倒也说得通,太甲破坏爷爷的法度,那就去爷爷墓前反省反省。一说是王的离宫。旧说在偃师亳都附近,还有河南虞城一说,在商丘亳都隔壁。是的,亳都有两个。
太甲流放的三年,由伊尹摄政,朝见诸侯。等到太甲悔过自责,重返善道后,伊尹才接回太甲把政权交回给他。太甲谨修德行,诸侯诚心归附,百姓安宁。伊尹夸奖他,写下了《太甲训》三篇,尊称他为太宗。
这个尊称是后世太祖高祖、太宗高宗的源头吗?帝王功业的盖棺论定。
因为伊尹,我们才晓得原来天子是可以这样管理的。他真正做到了德鲁克先生说的「管理上级」,也给后世的贤相开了先例,当然还有一些小人。
原文
太宗崩,子沃丁立。帝沃丁之时,伊尹卒。既葬伊尹於亳,咎单遂训伊尹事,作《沃丁》。
沃丁崩,弟太庚立,是为帝太庚。帝太庚崩,子帝小甲立。帝小甲崩,弟雍己立,是为帝雍己。殷道衰,诸侯或不至。
帝雍己崩,弟太戊立,是为帝太戊。帝太戊立伊陟为相。亳有祥桑谷共生於朝,一暮大拱。帝太戊惧,问伊陟。伊陟曰:“臣闻妖不胜德,帝之政其有阙与?帝其修德。”太戊从之,而祥桑枯死而去。伊陟赞言于巫咸。巫咸治王家有成,作《咸艾》,作《太戊》。帝太戊赞伊陟于庙,言弗臣,伊陟让,作《原命》。殷复兴,诸侯归之,故称中宗。
笔记
商继续传承。伊尹在沃丁时期去世,据说沃丁以天子的礼制将他葬在了亳。咎单作《沃丁》为后人留下伊尹的光辉事迹。
到了帝雍己。殷商衰落,诸侯有的就不来朝见了。
雍己的弟弟太戊以伊尹的儿子伊陟为相。当时在亳都朝廷上忽然有桑树和楮树合在一起长出来,一夜之间就长得要用两手围握那么粗。太戊害怕,问伊陟怎么办。
伊陟说我听说妖怪战胜不了德行,难道是您治理国家有什么缺失吗?您要修行自己的德行。
天意!华夏民族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太戊听从了伊陟的话,果然怪树枯死消失了。伊陟告诉巫咸这事。巫咸这人治理王家也很有成绩,于是作了《咸艾》和《太戊》。艾就是治的意思。咸艾,都治理得很好了。
太戊在宗庙里称赞伊陟,并说为了尊重伊陟,不把他当臣子看,伊陟谦让,作《原命》。
有此贤相与贤臣,殷复兴,诸侯归附,太戊因此被尊称为中宗。
这是华夏的王道——近悦来远。
打完,收工。
明天,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