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贫富论

作者: moonseted | 来源:发表于2018-08-10 22:02 被阅读27次

      回首崎岖处,常为衣食愁。工作两年,没有获得光鲜的生活,也没有活成文艺的青年,尽力工作总是不得人意,物资常常让人捉襟见肘。 毕业以来,身无长物,最终只有一张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可供安慰。

      如果不是辞职、被辞,孤胆游荡了两三个城市,我恐怕读了万卷书,也从未踏足万里路。

      我是个被穷养的孩子,除了学费、衣食,没有享受过一点点物资的溺爱。而我青少年时的心性,还可以和颜回安贫乐道、不改其乐的精神相比。后来才渐渐了厌恶了穷带来的颓废局促的状态。

      家道改运后,我已大学毕业。再无权享受我迫切需要的文艺补贴。父母责任已尽,说来我应自我图强,自我培养。毕业以来一路不平,我远离自己的工商专业走向文案之路,拙作让同事赞叹,文学被商业亵渎,而我不甘心于此,除了文字之外一无是处,所以我走投无路,只能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选择了考研之路。一路折腾下来,我欠了不少外债,用了四个月的光阴去慢慢偿还。

      在入学之前的这五个月里,我又狠狠的被资本体系剥削了一把,我落在困顿的日子里太久,难免质疑社会的特性以及人性。为什么他们可以心安理得剥削着去享受生活,为什么人们可以规规矩矩拮据着去构建生存。而我,不能。咖啡、音乐、阳台、绿植远离着我的生活,我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去表达生活,只能周游在书本中去看山高水长、杳冥幽簧。只能借着一地月色一袭清风去安逸的梦幻。

      古人出门即山水,今人满目含秋色。所以当今文人才更需要钱去补偿额外的精神营养,以及文艺的精神装饰。并不是我市侩,当下文艺的穷人都是抑郁的,而他们理想里绝不存在贫穷的眼前物什。

      《世说新语》中说士当令身名俱泰,何至以翁牗语人。而我父母俱在,人心以金钱论本领,我没有颜面一如既往的过着颜回箪食瓢浆的清苦生活,何况陶潜当时也算小有功绩才选择隐退。苏轼也算平生功业黄州、 惠州 、儋州。

      陶潜享受完带月荷锄归、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后,也越来越感到孤苦吧,不然为何又写下“脱有经过便,念来存故人”的召唤。绝命之笔又有:“人生实难,死如之何”的惆怅。穷向来和苦、困连在一块,杜甫“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的悲痛惭悔。李白“出门悲路穷,片言贵情通”的借钱措辞。苏轼也向皇帝示弱“饥寒并日,臣亦自厌其余生。”江州司马也抱怨“岂无山歌与春笛,呕哑嘈杂难为听。”哎,穷可以使高蹈独立的诗家赤子赧颜,也可以使不可一世的谪仙狂人委婉。

      没有办法,文人的个性使其不能大富,文人的思想也不允许自己大富。文学理论中说:“文人憎命达”“诗人不幸诗家幸”。屈原、司马迁、苏轼、李清照、李煜、李商隐……,哪一个是达而有名的文人?曹公如果稍微富足一点儿,也不会家人尽亡,手稿遗失。如是,从文者最好不要大富,最好要衣食无忧,最好要手有盘缠,才能获得最大的自由。

      说到这里,吴承恩、曹雪芹在贫困潦倒里写下鸿篇巨制,多少鞭策了我叫穷的丑态。古人的精神和才学,我等难以望其项背,乏财乏才,精神难免是更为困苦的。诫子书里教导我们“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那就继续砥砺前行吧,去践行“出名要趁早”的真理。将世人环游世界、小资情调看在眼里,终有一天,或许也有个迟暮的中年去冒险她青年没有完成的愿望清单。

相关文章

  • 文人贫富论

    回首崎岖处,常为衣食愁。工作两年,没有获得光鲜的生活,也没有活成文艺的青年,尽力工作总是不得人意,物资常常...

  • 贫富论

    曾经的富有是种危险 一夜之间 富人变穷人 现在的富有是种荣耀 驾豪车,进豪门 历史的轮回 永远在是非中转换 你愿选...

  • 论贫富

    有钱人的孩子绝对会尽可能提升阶级,她们接触到的东西更多,机会更多,视野更大,使用一些工具效率更高。 没钱的家庭,他...

  • 贫富论

    社会熙熙攘攘, 贫者叮当, 富者堂堂, 不过都在一条船上, 船动荡的摇摇晃晃! 那些贪官们良心已丧, 房屋百套, ...

  • 贫富论

    一直很喜欢一句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穷,从字面上看,上面是穴字头,巢穴的穴,墓穴的穴...

  • 贫富论

    今天和别人聊天,又聊到了贫富悬殊的问题,话题是从高考状元的出身引出来的,根据统计数据,现在从农村走出来的高...

  • 论贫富

    首先,说明一点,我们这里的贫富先只谈“物质”上的。 今天下午,春风满面,我走在大街上,看到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家,坐...

  • (子平论命入手式) 之二 (得失论)

    (子平论命入手式) 之二 (得失论) 二,得失论。 此论实则为论命总法则,试想,人生在世,生老病死,贫富贵贱,无非...

  • 文人小论

    中国传统文人有两个可爱之处。 一曰内心怪癖,二曰文人相轻。 其一,历史上的中国文人都有一点怪癖,执着于一事一物,或...

  • 文人自轻最没救

    鲁迅先生曾经在自己的杂文集里讨论到文人相轻,一论二论以至于三论,可见先生实在是洞察文人的本性。 在文化教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人贫富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ytr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