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此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https://img.haomeiwen.com/i18716213/468cc74c17c5f213.jpg)
邵寨骡马市其实不应该叫“骡马市”,只是因为古城西安有个骡马市,位于西安市东大街东段南侧,北起东大街,南至东木头市。准确来说,应该是牛羊市,原因自然是市场内交易的牲畜以牛最多,羊次之,骡子、驴子又次之,马最少。
有个成语怎么说来着,“鹤立鸡群”,当几只马立于成百上千的牛、羊、骡、驴当中时,就好像黑夜中的一盏萤火,无论再如何渺小,但也清晰可见。
邵寨骡马市的开市时间乃是一年两度,跟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和十月份的“全镇物资交流大会”有关,也就是俗称的“过会”。过会就要收取会费,大概是全镇每人几元钱,用于支付秦腔剧团的费用。我们灵台县秦剧团也曾名列其中,但更多的是来自陕西关中平原西部的秦腔剧团,也就是所谓的“西府秦剧团”。
邵寨塬上的过会,堪比过年,其热闹程度远远超过任何时候赶集的正日子。彼时,十里八乡的人们云集至此,或售卖土特产,或购买日用品,更多的是以物易钱,再以钱买物,实质上来说还是一种等价交换。
锣鼓喧天,大戏开唱,大人开怀,稚童拍掌。
但我爱去的地方还是骡马市,大约是祖辈和父辈都做过羊倌儿的缘故,我自幼就对家畜很是熟悉,知道它们虽不能“说人话”,但都具有灵性,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进化的荣光,体现了造物主的高明与伟大。
人乃是万物之灵长,一言以蔽之,人只是高级动物罢了。记得先前我家曾有一只黑羊,就善于用犄角开门。为了惩罚这“小子”,父亲不得不锯掉了它又长又弯的犄角。没想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还没几天,其它长有犄角的山羊也都学会了这一招,父亲没办法了,总不能把所有羊的犄角都给锯掉吧。只能在门栓上下功夫,或挂把铁锁,或插入硬物将门给别住。黑暗中,我仿佛看见那只黑羊咧着嘴发笑,露出洁白的牙齿,竖瞳里散发出狡黠的光辉,无声地嘲笑愚蠢的人类。
邵寨塬上的骡马市地点只有一个,就在镇子北头、照壁东侧、养老院斜背后。记忆中唯一一次“改换门庭”,地点放在了老戏院与招待所的后方那片荒地里。那次邵寨塬上唱的是“泥头戏”,地点就在骡马市附近。泥头戏,邵寨话,其实就是皮影戏。要知道,我们平凉市的皮影戏在甘肃乃至全国都是鼎鼎有名,被人称作“陇上瑰宝”,是陇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
骡马市本质上是一个巨大的涝池。涝池,也是邵寨话,池塘的意思。为了防止夏季暴雨冲垮房屋、牲畜棚、农田,也为了更好地泄洪,因此在上世纪中后期邵寨人开挖了很多这样的池塘,作为蓄水池,既可以作为生活用水来洗菜、洗衣服、洗鞋、洗车等,也可以作为牲畜的饮用水源。
那年头,人的饮用水要去沟里排队用水担去挑或者用扁担去抬那两大铁皮桶的山泉水。那年头,孩子们一大清早就得起来,不是背起竹篓去山下打猪草,就是张罗着为家里取水,要不然拾牛粪,不像草原人那样将之作为燃料,而是牛粪实属上好肥料。
那些年,大型家畜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主导作用,特别是牛、骡、驴,耕地、播种、驮运,都少不了它们的力气。至于山羊,母羊可以挤奶,喂养小孩。公羊宰杀后,鲜嫩的肉质是本地美食“邵寨清汤羊肉泡”必不可少的原材料。绵羊,夏天剪羊毛,请来匠人手工制作羊毛毡,作为褥子,用来铺炕,冬暖夏凉,隔热防潮,再好不过。
古时候人们常说“三姑六婆”,《红楼梦》中薛姨妈也说快叫人牙子来把香菱卖掉,这些游走在社会边缘的人群如今有点像所谓的“中间商”,也就是“介绍人”,起一个联络买卖双方,商谈货物价格的作用。
骡马市上有个极为奇特的现象,那些年邵寨塬上还保留着自古流传下来的规矩,那就是买家和卖家并不直接面对面谈价格,一切全凭这些“介绍人”从中撮合。商谈价格讲究一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就是不能出声,介绍人一只手撩起自己的衣襟下摆,另一只手藏于其下,然后同买卖双方依次“握手”,也就是数指头,然后通过点头、摇头等动作以及皱眉、展眉等表情来告知对方自己的态度、意见。
就这样,介绍人往往要在两者之间来回往返数次才能促成交易。所以说,这既是一门技术活儿,也是一门体力活儿。当然,买卖双方达成交易后必须出资酬谢介绍人,所谓“吃了买家吃卖家”。如若生意没谈妥当,并不收取任何费用,“卖不成仁义在”,但也算是“不打不相识”,交个朋友嘛,正所谓“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方面不像邵寨塬上如今的媒人,同样是“坑了男方坑女方”,不管你成功与否,按次数收费,良心大大的坏了。
那些年,家畜都很便宜。我记得清清楚楚,一只100多斤的圆圆滚滚的绵羊,才卖人民币300块钱。纸币正面印着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的头像,背面印着井冈山主峰的图案。
随着邵寨大剧院逐年破败下去,再加上搭建戏台的技术逐步提高,过会唱戏的舞台也几经变换,但骡马市却一直在那里。后来邵寨大剧院被人承包了去,改装为邵寨面粉厂,而作为骡马市的那个大涝池则被填平,在原址上修建了唱秦腔的大舞台。
邵寨骡马市终于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最大的原因是人们的耕种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播种机、收割机、拖拉机等现代化机械代替了老黄牛、大青骡、大叫驴。现在邵寨塬上人们养牛、羊、猪这些家畜,其目的再也不是用于种田,而是出售换钱,补贴家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