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了,我从办公室下来,在一楼大厅迎面遇到了同事的儿子康康,他右手抱着一个篮球,一见到我就失望地说:“他们都回家了,没有人陪我打球了。”我拿过他的球,用右手拍了几下,安慰他:“他们走了,你自己可以练习投篮啊!”为了分散他的注意力,我又连续拍了十几下球,颇有点得意地对他说:“怎么样?我拍球还行吧?”他点了点头:“嗯,我们班很多人都还不会拍球呢!”我赶紧顺着他的话说下去:“你比他们厉害多了!”只见他的脸上已经阴转晴。
见他心情好转,我趁机问起了上星期五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件事情。那天下午,我组织召开一个会议,会前德育主任给我打来电话,说是康康不见了,她跟康爸去找找,不能按时参会了。
我问康康周五怎么了,他显然已经忘记那天的事情了,问我:“那天什么事?”我假装不知道那天的事,跟他说,那天我要开会,他爸和主任都迟到了,说是去找他了,问他是怎么回事。
他低下了头,嗫嚅着:“受委屈了呗!”我问谁让他受委屈了,他说是老师冤枉他了。
我没有再追究事情的真相,拉着他坐下来,对他说:“人的一生中难免会受委屈,解释清楚就行了。”他表示解释了,但老师不相信他。我继续开导他:“解释了,对方不信,咱就在平时做好自己该做的,不给他们冤枉自己的机会。”他点了点头。
我又趁热打铁:“其实,怎么对待委屈也很重要,有的人受了委屈只会哭鼻子,那是怂包的表现;有的人受了委屈就撒泼打滚,或者发泄自己的情绪,那也不是智者所为。这些表现都于事无补,真正聪明的人只会平静地解释,然后做好自己,轻易不会冲动,因为他们知道冲动是魔鬼。”说完又给他戴上一顶帽子:“我们康康那么聪明,一定不会做这样的魔鬼,是吗?”他用力地点了点头,我俩便高高兴兴地道别了。
其实,我认识康康的时间不长,但是从他爸爸的口中了解到他非常有个性。因为爱读书,他有点瞧不上班里其他同学,总认为人家幼稚,但同时他自己又有一些冲动,不服老师和父母的管教,他总认为大人们管他太多了,于是常有受了委屈独自躲起来的现象,老师为此常常苦恼。
知道了这些情况以后,我便有意识地与康康接触。好几次中午吃完饭以后,我见他拿着手机坐在一楼大厅看视频,于是也凑过去看,他看的是介绍历代诗人趣事的小课堂,非常有意思,我跟着他一起看,不时聊上几句,或是聊视频中的内容,或是故意问上两句,或是对他的品位表示赞赏,几次下来,他渐渐地愿意亲近我了。
还有几次,我回家之前看到他在球场打球,特意走过去跟他说上几句话,或者摸摸他的头,鼓励鼓励他或夸夸他。慢慢的,我们开始熟稔起来了。
有了这些接触,我和康康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我想这应该就是他愿意向我敞开心扉并听取我的意见的原因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