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些天,孩子跟着外婆去了大姨家,先生加班。晚上,我一个人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于是打开手机翻看朋友圈。正好看到一位朋友推荐绘本故事——《棉婆婆睡不着》,于是听了起来。
故事结束了,音乐仍萦绕在耳旁,我却已泪眼朦胧。这不是什么惊心动魄的故事,却因娓娓道来的平淡和真实,更加触动人心。
我进一步在网上搜索这本书的全文图画,细细品味,越读越爱。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寒冬的夜里,棉婆婆躺在床上睡不着。
“一只羊,两只羊,三只羊……”地数着,仍旧睡不着。
她突然想起了外面的菊花,生怕冷霜冻坏了它,于是赶紧起床把菊花搬进屋里。
可是,棉婆婆还是睡不着。听到门嘎吱嘎吱地响,她又起身给门栓刷上了油。
(注意,门栓并没插上,预示着什么呢?)
还是烧壶水吧。
她又想起外面的小狗阿黄,这么冷的天,它肯定冻坏了。
于是,棉婆婆抱来一把稻草,给阿黄铺上。
可是棉婆婆还是睡不着。
她又起床,拍拍枕头、抖抖棉衣,把炉火扇旺。
起风了,她又想起门口的小柿子树。
于是,她找出麻绳,给小树穿上了衣裳。
做完这些,棉婆婆好像更加没有睡意了。
她干脆穿上外套,戴上头巾,拎着马灯,来到村口的大树下。
她把灯挂在树枝上,望着村外的小路。
(直到看到这个画面,我们才隐约明白:棉婆婆是在等待着某人的归来啊。)
走亲戚的棉爷爷终于回来了,提着棉婆婆留给他的那盏灯。
棉婆婆赶紧沏上热茶。
“哎呀,老太婆,你怎么还没睡?”
“我睡不着,心里老想着事情。”
“老太婆,你数数羊就睡着了嘛!”
“对啊,我都忘了。”
棉婆婆爬上了床,这一次,她很快就睡着了。
棉婆婆一直在数羊,却总是睡不着,直到棉爷爷回来,她很快就睡着了。这时,我们才明白:棉爷爷才是她要等待的那只羊。
原来:这是一个关于爱和牵挂的故事。
02
我真的是很喜欢这个故事。看着憨厚可爱的棉婆婆,忙里忙外,一会搬菊花,一会安抚小狗,一会给小树穿衣裳,我特别感动。
对身边的小事物照顾地无微不至,这种童心和爱心多么难得啊!棉婆婆无疑是一个特别热爱生活的人。这样的人,生活无论多么艰辛,内心也是幸福的。我一直想把自己修炼成这样。
如果全文仅仅是描述这些细节,结合温暖的图画,看着也是非常温馨动人的,然而作者的用意显然不止于此。
故事的结尾真是一个妙笔。简单的一场对话,笔墨不多,却点出了故事的主旨——爱和牵挂。
原来,正是惦记着棉爷爷,棉婆婆才睡不着啊!这种惦记,作者没有明着写出来,然而有过同样经历的读者却能立刻心领神会,这正是这个故事的巧妙之处。
这场对话描写很平实。当棉爷爷建议棉婆婆睡不着就数羊时,棉婆婆并没有告诉他“我已经用过这个办法了”,或是说“我想你”,而是淡淡地回应了一句:“对啊,我都忘了”。
听着这么简单的一句回答,我们仿佛看到了棉婆婆的笑容和淡定,也感受到了两个老人之间的亲和默契和相濡以沫,我们的内心被深深触动了。作者把老一辈人深沉而含蓄的爱描写得多么动人!
据故事的作者廖小琴说,写这个故事很偶然。有天夜里,她睡不着,莫名地想起了母亲和奶奶,想起她们也会在某些夜晚睡不着。她们拿着手电筒,一会去看看院子里鸡鸭,一会去给老牛添草,一会在院子里张望。
年幼的时候不懂,可在那天夜里,她终于明白了:因为,在这些失眠的夜晚,我们都有一个深爱的人正行在路上,我们牵挂着他。
于是她把这份深藏在内心深处的牵挂,写成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也许,孩子们听完之后,并不能理解其中的深意,仅仅认为这是一个关于“睡不着”的故事。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终有一天,孩子们会长大,他们会为人妻、为人母,或为人夫、为人父,会有爱恋和牵挂。到那时,他们也许会记得,曾经有这么一位“棉婆婆”,像他们一样有期盼、等待、担心。故事,已经悄悄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
03
除了故事动人以外,这本书里的图画,也是耐人寻味。
相信读过绘本《团圆》的朋友都对朱成梁老师的作品印象深刻。《团圆》的图画是浓重的油画风,《棉婆婆睡不着》却用了淡淡的水彩画。
据说,朱成梁老师在画这本书之前,还特意去太行山采过风。我们可以看到,整本书里,都是柔和的线条、淡淡的水彩、温暖的色调,画面上那些北方农家小院的物什,琐碎而真实,令人温馨回味。如果是远离家乡的北方人看到这画面,怕是会落泪吧。
仔细观察,图画中还有很多暗含伏笔的小细节,比如没有关上的门栓、斑驳大茶缸、箱子里的棉衣、挂在树枝上的马灯……这些画面,无一不在暗示棉爷爷在故事中的存在。
图画与文字,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叙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成就了这本优秀的中国原创作品。
孩子们需要这样有着浓厚中国风的故事和图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