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于精英阶层,以生产、分享和传播知识为己任,一直维持着高端、专业调性的知乎,现在却处处充斥着惊悚、低俗、泛娱乐内容。知乎没落了,终究还是难逃天涯猫扑般的宿命。
这是今天的“热榜”中的几个排名,原来是有问题上知乎,想要答案上知乎,现在变成了“看热闹”、“图稀奇”、“打发时间”上知乎了。
点进去,到处都是明星、娱乐、两性的资讯,减肥、植发、医疗、婚恋等广告穿插其中。要看点货真价实的东西,不编故事不假冒权威人士那种,得先充钱买会员,你要真下血本,看的十有八九都是故事会。
于是,我悄悄退了出来。知乎,再不是那个高端的问答社区,不再是那个专业、知识分享、互联网与科技爱好者聚集地,终究还是在这激烈的互联网资本大潮中,逐渐迷失方向。
2010年,30岁的贵阳人周源,之前是一名商业记者,这之前还开发了一款帮企业在百度等搜索引擎投放广告的管理软件,叫做Meta搜索。一次创业失败后,二次创业创建了知识问答社区知乎。
网站在2010年12月开放,周源的天使投资来得特别顺利,他和好兄弟张亮找出来三页纸,第一页写商业计划书,第二页写计划和预算,第三页提出投资额和股份。轻松换取了李开复的150万,一年后获得启明创投的近千万美元。
那时候的知乎,用“干净透明”来形容也不为过。
创立之初,知乎实行封闭邀请制。前200名用户都是科技互联网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比如李开复、王兴、王小川、徐小平和马化腾等。
这些人多少都有点那种知识分子独有的“精神洁癖”。被“忽悠”来的原因主要是无法忍受当时互联网上糟糕的、不负责任的精神食粮。
2011年第一季度,这200名用户在知乎上创作了8000个高质量的问题和2万个专业回答。这简直就是一个由各方精英组成的封闭圈子。才识、学历放在那里,讨论的东西自然也很有深度。
在这个小众领域,小到你可以看到张小龙本人回答“乔布斯教给人最重要的事是什么”,也可以看到李开复、马化腾、王小川在各个问题下发表自己的独特看法。
“小而专”的社区里,连李开复都在感叹自己不够专业:
刚开始我还写一类是跟科技相关的,还有跟创业相关的,有时还写写美食、游戏等,评价一些热点。但后来没多久,我就发现在知乎上写东西越来越难了,因为他们不断地吸引来各方面的高手,除了我的专业领域外写什么可能都会有比我懂更多的人,都比我厉害100倍,就再也不敢多写了。看到知乎已经进入状况了,整体的的内容质量、社区文化都在形成。我就这么成为了一枚知乎粉丝。
之后的两年里,知乎一直都保持着“小而美”的隆重氛围,邀请制度也能很好地把控着早期用户的质量。
起家于在线问答社区,周源的野心从一开始就没有想一直做一个”小而美“的社区,他说他要做的是自始至终是一个以知识问答为模式的“全民”科普平台。
自此,知乎在不断“堕落”。
2013年,知乎向公众开放注册。注册用户在不到一年里由40万迅速攀升至400万,之后的几年里更是飞速增长,到2018年末已经涨到了2.2亿。知乎在不断降低普通用户的使用门槛,容忍创作者分享自己的经历,从而引起更多用户的共鸣和参与。
2013-2016年,知乎一方面扩大回答者的多样性,让内容更多元化;另一方面不断降低普通用户的使用门槛,让用户更“大众”。一些“喷子”在知乎安营扎寨,直接导致了一批精英和大V的集体逃离。
“大众化”带来了用户规模的持续增长,可许多问题的目的不再是寻求答案、追问原理,而是一些傻瓜和白痴的问题。
在“你喜欢的人和别人发生了关系。你有什么感受”问题下,有3000多人发表了“长篇大论”,其中超过一半的人“现身说法”,剩下的全是在编故事。
而这个问题你该如何回答呢?——如果可以选一个明星当老婆,你会选谁?竟然有超过上万的人围观点赞留言回答。
再也没有专业、严谨、认真的高质量回答。取而代之的是在知乎编故事、编身份,甚至晒美女照晒胸晒腿骗取流量。
其中最牛逼的是一人分饰244角色的“海贼-王路飞”,他编故事能力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他的244个回答里,他一会儿刚成年,一下子又八十岁了,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生活感悟都被他拿捏得死死的。时而化身国务院领导的秘书,当过村长、菜贩子、赌徒、教官,还是奥运会中国代表团运动员,伊拉克的战地记者;成受小人加害的公司大老板,他在西双版纳禁过毒,入股过万达,他甚至还在西伯利亚滑雪,发生雪崩,仅他一人生还……
2017年3月,在编造不同虚假人生,杜撰了244个故事后,知乎对他进行了永久封号的处理。
曾经一度去知乎潜水学习,渐渐发现真正找到有用的答案全靠运气。
2019年底,知乎从各个渠道招揽网文作者回到知乎,开设了官方账号“故事档案局”,专门收集和转载各种惊悚刺激的故事和段子。海贼-王路飞,死得有些冤枉,算是一个小小的炮灰。
一边是内容质量的下滑,平台广告的植入,不停封禁用户不断删贴;与之不协调的是知乎几乎保持着一年一轮的融资频率,金主爸爸们出手也越来越阔绰,似乎都很看好知乎的商业前景。
在知乎开始高歌猛进融资冲击IPO,到E轮融资的时候,之前还口口声声说不缺钱、不着急上市的周源一反常态,说知乎要活下去就要快,“快则生,慢则死”。
知乎至少经历了8轮融资,身后潜伏着创新工场、赛富投资、启明创投、腾讯投资、搜狗、今日资本、华兴资本、快手、百度等超10家知名VC/PE机构和互联网公司。
金主爸爸们携带资本强势入驻,成功把当初那个逼格满满,姿态超然的周源,活生生逼成了一个为了KPI疲于奔命,为了盈利不择手段,为了变现什么都可以尝试的打工仔。
现在的知乎给予互联网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人均985、TOP10、年薪百万、谢邀:人在美国刚下飞机、人在火星刚回到地球,”一言蔽之“逼乎”,都是些装乎。
曾经自诩精英的知乎,正在一点点背离自己的道路,失去了内容优势,成为广告体验app,也成为了抖机灵冷笑话大全。现在知乎似乎在不顾一切朝着盈利埋头狂奔,从游戏广告到小贷广告,再到交友软件,甚至于微信兼职广告都曾在知乎的广告栏出现。
对于知乎的未来,周源还是表现得信心满满,“我们需要的,只是时间。”
3月初,知乎递交招股书,选择在纽约敲钟打卡,代码“ZH”,融资10亿。十年后的今天,它已是月互动数7亿,稳坐月活用户7500万的知识问答市场第一把椅子。
十年之际,十年之痒。知乎,终究是赚钱的工具。
自由流动的互联网时代,被压抑的人们,还可以选择换一座城邦。社区的最大职能是做好保安,不能什么都能往里面放,人有时候需要的不仅是知识,也可能只是图个安静,找一个所谓平和而自由的角落而已。
谈不上义愤填膺,也不是大吐苦水,不管广告还是内容付费,商业化变现本身无可厚非。只是觉得有点可惜,还是怀念当初的干净、纯粹、小众的过去。这么好一个平台,瞬间被资本搅得天翻地覆面目全非,有些惋惜。
知乎不是乌托邦,也不再是理想国。要看故事会小小文——上知乎!
路老二纯原创,小感悟,小故事,小品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