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故事
人都没有那么简单!

人都没有那么简单!

作者: 渝都都 | 来源:发表于2017-04-12 14:37 被阅读59次

----01----

我生活习惯不好,以不爱读书为甚。

很多人说,很少读书的人必然贫困,而贫困会令一个人丧失基本的尊严和体面。

这自然令我产生了深深的恐惧。

于是开始装模作样地读了几本书。

太难的书读不懂,于是就挑了几本特别浅显的,有的读完了,有的读了一部分。

然后看到一些阅读社群里的人们说,阅读是输入,光输入不输出,阅读的效率就大打折扣。

他们还说,阅读本身不能创造价值,理解和记忆也不能创造价值,只有阅读引发了我们行为的改变,价值才开始有所显现。

我想,我大概还不能提前去纠结“阅读能为我创造什么价值”这么高级层面的事情。

咱还是先解决阅读效率的问题吧。

的确,阅读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我们可能记住或者理解了一些东西,但傻不拉几地就这么读着,短期内可能记忆还鲜活。

随着时间推移,慢慢地,记忆的遗忘曲线会沉沦到令我们格外沮丧:NND,半年前读过的东西,好像啥都忘光了。

然后就开始怀疑人生:这读了就忘了,那当初的阅读还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不能把阅读这个事儿弄成装装样子。

那到底怎么办呢?

跟那些聪明人类学,也就是说,咱读完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然后丢开它,立即尝试按照自己的理解,把从中看到的人、闹明白的理儿,用文字再现一遍,实现阅读后的输出。

如此一来,阅读效率就会倍增。

然也。

我也来尝试着浅薄地输出一下。

人都没有那么简单!

----02----

上个世纪里,有一个叫萧红的女子,在我接受的极其有限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宣传里,她是悲剧的革命女性的范例。

留给我们的是一个“有理想、有才华、向往爱情,向专制、奴役、愚昧和黑暗发起叛逆与挑战并勇敢追寻自由”的革命女青年形象。

总之,被灌输给我们的萧红是明亮的、澄澈的。

最近读了某作家对萧红个人生活的梳理,结果发现----

萧红一生经历“母早逝、父凶暴、逃婚、私奔、怀孕、被弃、遭遇满城流言、白眼与恶意、饥寒交迫、贫病交加、背井离乡、爱人出轨、遭受家暴、战争、逃难、病入膏肓、31岁就早逝......”

在她的悲凉里,同时又处处展现着她的不可爱:

追求独立,却一直无法自立,向往自由,却一直自我设限:陆续跟陆振舜、汪恩甲、萧军、端木蕻良、鲁迅、锡金、骆宾基等一群男人纠缠,不曾停歇地向一个或几个男人寻求依靠;

她似乎足够悲悯苍生,说“成千上万的小孩饿死了,怎么看不见”。却任由自己刚出生的孩子,在蚊虫的叮咬中,全身冰冷,任其凄哭整整五日,最终冷漠地将亲生的新生婴儿送人,疑似对自己的亲生婴儿进行杀戮,却从未表达过悔恨;

她极其多情,数次嫁人,而肚子里都怀着另一个男人的孩子,极其自私的一面展露无遗;
她反抗父权,反抗专制,却成为男权的另一种牺牲品。
她禀持着这些自由与独立理想,却在时局、感情和社会偏见的困境中,跌跌撞撞,固执地寻求温饱、寻求爱、寻求一个安稳的书房,但直到晚年,都没有得到妥帖的收容。

猛然发现,曾经灌输给我们的萧红的形象有些过于单薄和简单了。

而通过读书,萧红才变得立体和多面。

人都没有那么简单!

---- 03 ----

历史教科书告诉我们,蒋中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当日寇铁蹄踏遍中华却拒绝抗日的十足反动分子、一个开口“娘希匹”不可一世的大坏蛋。

但最近在一本严肃书籍里,我又读到了这样的故事----

1909年,在日本东京真武学校的一间教室里,一位日本教官向全体学员声嘶力竭:

我们要征服中国,使之成为我们的劳动力生产区和资源供应区。
要征服中国,就必须先消灭中国人,把中国人驯得像绵羊一样,他们才能让我们驱使。

而现场学员中有三分之一都来自中国,全体乖顺静默,无人奋起反驳。

突然,一位刚入学不到一年的年轻中国学生迅速站起,呵斥日本教官:

你胡说八道,我堂堂中华,五千年文明之古国,岂会亡于你小小岛国之手,你如此宣扬侵略,实则祸国殃民,人类之公敌!

当场让那日本教官哑口无言。

此何许人也?

蒋中正!

时年27年华。

这则故事,正是其敌人、对手和同窗,二战甲级战犯冈村宁次回忆录里的片段。

冈村宁次感慨地说,我们不是在和一个古老的民族作战,我们也不是在四万万中国人作战,我们甚至都不是跟全中国的军队在作战,我们是在跟以蒋介石为核心、以黄埔军校为中流砥柱的一群中国精英作战!

而冈村宁次早在侵华时期就有这个论述,以至于他的论述被日本大本营采纳,让日本大本营始终相信,只要击垮蒋介石及其黄埔系主力,中国就会全面崩溃,所以日本陆军野战部队,从来都是以歼灭蒋介石中央黄埔嫡系为骄傲和荣耀。

由此,我开始对“反动派头子”蒋中正的脸谱化产生质疑:

这种脸谱是不是显得过于粗糙和简单了?

人都没有那么简单!

然后我又开始对脑子里的那个“一心想要复辟帝制的光头、大坏蛋袁世凯”的简单形象开始质疑,对卖国贼李鸿章的单调形象开始质疑……

通过阅读,发现袁世凯、李鸿章在其当下背景的作为,充满了无奈、悲愤、纠结、承担、智慧与聪明的周旋。

----04----

西方名著《情人》的作者杜拉斯,这个法国女人,经常出现在我们的鸡汤文、文艺腔的视野里,以为她一直是个优雅、高贵、令人仰视的高大上的卓越存在。

但其实,她一生不是酗酒就是神经质发疯,烽火连天没完没了地谈恋爱,到了70多岁,还和一个20出头的小帅哥勾搭在了一起。

除此以外,她还写了很多在我们这些“单纯”的草民看来没脸没皮的情色小说,在全人类面前无节操地秀下限,彷佛还有一个活得很不安分“老贱货”的形象。

通过读书,似乎发现所有这一切表面的混乱无序下面,藏着一个天真而倔强的叫作杜拉斯的理想主义者的灵魂。

不是单单优雅的、高贵的,

也不是单单无节操的贱货的,

而是优雅的、高贵的、不安分的、老贱货的混合体。

-----这似乎才是真实立体而可信的杜拉斯。

……

人都没有那么简单!

----05----

其实,道理并不深奥。

我们普通的生命个体又何尝不也是如此?

我们是天使吗?我们是魔鬼吗?

其实都不是。

我们是天使和魔鬼的混合体

就比如,

按照“一夫一妻”的公序良俗之设定,我们怀拥一个娇妻美妇,瞅着电视上的辣妹子宋祖英或美貌演员许晴,然后浮想联翩、梦里千回百转……

这才是真实。

都是人。

所以,看来,对“意识形态的故意灌输和导引”、对“非黑即白的主观粗暴判定”、对“地老天荒、海枯石烂”之类赌咒发誓的承诺,都要抱有大大的警惕与基本的质疑。

(哈哈哈哈!)

唐僧一刻没渴望过女色是可疑的,一切伟光正是可疑的,大奸大恶是可疑的,万岁万岁万万岁根本是扯淡。

人性世界何其复杂而广袤,人都没有那么简单。

回到开篇,阅读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它令我们得以行走在自由、开阔的的精神世界,看到更多,进而发现人性的深邃与世界的多元。

------ The End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都没有那么简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zjm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