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ME+】2017笔谈
画从眼中出,诗从画中来

画从眼中出,诗从画中来

作者: 杨小阳 | 来源:发表于2017-12-07 17:45 被阅读0次

    6图文/杨小阳

     

    摄影/杨小阳

        年初,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吹陶笛的状态,配文说无聊到已经自学乐器成材了,期间还和朋友们互动,调侃自己的无所事事。那时每天除上下班外,就是回家睡觉,连平时不离身的相机都落了一层灰,日子开始过得发虚。其后某天正躺着发呆,手机震了几下,不情愿地抓起来扫一眼,是远在大洋彼岸的耗子,第一句就问我“最近是不是特无聊”。对于这样的问候,早已见怪不怪,我们这群“春田花花同学会”的资深会员,都不当对方是正常人。随便寒暄几句后,耗子推了一个抄诗群给我,意思是我这么无聊,不如每天抄诗。

        诗,我可喜欢的很,抄诗大概要看心情。拿出很久以前的抄诗本,每页都有一首字迹难看的诗,翻着翻着兴之所至,很快就进入了抄诗状态。我所在的诗群,平时并不活跃,只是接收发送当日的诗词。这一年抄下来,从原本的六七个人到现在只有我自己,开始感觉到孤单了。俗话说“以诗会友”,可诗还在,友倒是不见了,况且我们也没有聊过关于诗的话题。现在想来多少有些遗憾。

        古人常用诗情画意比喻耐人寻味的景色,作画提诗,亦或为诗作画。传承下来的大家画作中,无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例如明代唐寅的《江南农事图》,画中提诗云:“四月江南农事兴,沤麻浸谷有常程。莫言娇细全无事,一夜缲车响到明。”画中山水院落一派春意繁忙的气象,而配诗又恰到好处的补充了此景正是江南四月农忙兴盛之时。若单一首诗,或一幅画,都不足以生动传达作者的意图。抄诗以来,不自觉的会将自己感兴趣的句子,以摄影的角度,转化成一幅一幅的画面,那感觉就像带了3D眼镜,同时也训练了摄影眼,一举两得。

        诗人作诗都以此情此景为依托,画家作画更以眼前所见为模板。例如我抄的一首诗:“乌鸢争食雀争巢,独立池边风雪多。尽日踏冰翘一足,不明不动意如何。”这让我很快想起在BBC的纪录片中看到的画面,万顷白雪覆盖的大地,四五只丹顶鹤矗立雪中,浅风吹起蓬松的羽毛,一边展翅昂首,一边提腿摆尾,似是《长恨歌》中所写:"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曲"。

        今年八月,赵小乖的外公过世,刚巧我抄了一首诗,其中两句是“海边八月客星来,一尺银河三万里”,因我们相隔较远,不能陪伴身边安慰,所以把这两句诗发给他,告诉他外公是八月夜空中的新星,会在三万里之外的银河中照耀他,以此表达安慰,而我脑海中所勾勒出的画面是,海边璀璨的星空中,有一眼光耀的星芒,与映在海面上的月光一问一答。而这些画面的积累,也源于摄影的训练。

      如果你问我抄诗这事怎么样,我会说挺好,你要再问我好在哪里,我可能无法作答了。因为抄诗,我读了很多典故,遇见了许多精美的画面,还练了字,甚至背了自己喜欢的金句。你说,抄诗好在哪里呢?

    最后附一首我做的小诗,结束今天的“诗画之说”。

    《寻香》摄影/杨小阳

    寻香

    枫林瑟簌冬虫眠,丝绦挂淞凝飞流。

    灵山霜白一点红,觅得雪中香馥来。

    ——杨小阳诗作


    ME+ 2017笔谈 | Day 6 |  社会活动:群团,公益,聚会

    画从眼中出,诗从画中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画从眼中出,诗从画中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xzld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