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太极拳就是在修四念住,
懂劲之前是修身念住,
懂劲开始修受念住,
渐渐开始心念住,
直至法念住,
有意无意间其中有真意,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佛道本一家,修行无二法。
若为成佛道,推手也可无,
只在自身觉,刻刻下功夫,
无觉不能悟,无我无烦恼。
佛言四念住,总持一切法,
唯一解脱道,舍此无它途,
太极道家法,亦是佛法传。
住行坐卧,皆是修行,
住行坐卧,皆在练拳。
拳在觉中,不离体悟,
有觉即正念,也在正道中,
有觉不二法,即是行中道,
中道需志诚,功到自前知,
大学与中庸,皆同佛道法,
无我无人见,人我本同一,
知我亦知人,无舍亦无从,
无化亦无发,无收亦无放,
练拳修大道,当下觉中行。
一旦有觉性,练拳日不同,
时时在进步,生活是修行,
由拳可入道,练拳而有觉,
练拳增觉性,觉者既得道,
始于觉,途在觉,终于觉。
自觉觉他,自度度人,人复何求?
菩提树非树,明镜台非台。
念住身心受,静观法灭生。
修行就是努力的活在当下。
当下是自身内在的当下,
身心在干什么想什么,
处处有觉,念念分明。
重要的是自身的修炼,
自度方能度人,自觉才能觉他,
不断的反观内视,省察自心方能前进,
向外求法,即为外道,了无所得,
即使扬升,烦恼依然,
天眼所见,都未必真,何况梦中,
以妄为真,无觉无明,多思何益?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记此一句,可断执着,
活在当下,当下即觉,
觉身觉受,觉心觉法,
刻刻不离,方是真修,
希望在外,只是虚妄,
迷迷迷中,迷途知返,
反观自身,命又心生,
烦即菩提,生活烦恼,开悟根源,
感恩生活,感恩烦恼,
无苦无乐,一念之间,
修来修去,就在一念。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关键在觉,
起心动念,不可离觉,
人身难道,有身才有觉,
有觉方能悟,有苦方出离,不入五行中。
少期待事件,多行内观法,打坐行禅,
享受生活中的苦乐,知苦方能离苦,
苦来受苦,乐来受乐,不离觉。
常练常生感,感感不同;
多悟多出觉,觉觉有异。静心体无常。
万法本是一法,皆是心意下功夫。
众生本非众生,无我无她皆是佛。
功夫不是功夫,本自具足何须练。
自性就是自性,人人具有源天成。
佛法皆非佛法,只能传名难传法。
生死没有生死,此起比落轮回转。
太极生自无极,阴阳变化无阴阳。
太极慢打所为何?体悟身心增觉性。
心意如何用功夫?念起念落动停间。
住行坐卧如何练?常在觉中要了知。
练到何时是尽头?烦恼尽断见自性。
是否需要其它法?打坐促进静入定。
人人皆可来修炼?老少皆宜唯有心。
此法可成高功夫?多生智慧达无我。
若问时间有多长?少则三月多七载。
可是佛道入宗教?万法归一无差别。
古德有言:“面上无瞋是供养,口里无瞋出妙香,心上无瞋无价宝,不断不灭是真常。”
难难难,时时留意查己心,由体入心真妙法。
易易易,刻刻行在大道中,从觉开始入于无。
练拳要体悟和心悟,格物致知,用身体去感受体会,尤其关节和脊柱部位感觉,常想常念常练,自然能悟。
拳在分分秒秒中,拳在住行坐卧中,拳在自然中,拳在心中。
无我无他色既空,万物合一无不同,心物互转皆在意,无怨无嗔自如常。
太极,内观,动中禅,四念处。
打坐,站桩,拳架,生活。
四位一体,皆在体会身心感受,身心变化,身心无常。
生活无处不修行,修行无处不太极。
有感说明有心,有心才能有感,才能体会到细微的动,练拳才能体察入微,才能无微不至,才能一羽不能加。
一切皆从感从觉而来,有感才能有觉,有觉才能有悟,有悟才能有得。
感兴趣,感受,感觉,感情,感恩,感动 ,感悟,感应。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野马分鬃好似云中漫步,倒卷弘像在波里前行。
太极步时时刻刻,会体验身心轻安。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
住行坐卧持正念,明觉身心变无常,
太极何止是小道,灭苦断烦得智慧。
觉性常在察觉受,时时刻刻观念头,
拨云见日有时日,大道就在自身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