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观念
读书不是为了考个高分,考个好大学,也不是为了让帮助孩子早一点读书、识字,养成阅读的习惯,提高文字能力,同时培养高尚的情操并扩大他们的知识面。父母应该以更轻松的心情,把书看成有趣的事情,把读书当成快乐的事情。如果读书成为孩子生活中最大的享受, 那么他们的阅读量一定连大人都会自叹弗如。
给孩子高质量的语言交流环境
孩子要亲自养育,其次要满怀爱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语言。因为父母所说的话对婴儿或者幼儿而言就像奶水或者食物是成长不可或缺的营养。
不要让孩子自己看
图画书不是让孩子自己看的书,而是大人读给孩子听的书。即使孩子已经能够看,父母最好还是照样念给他们听。如果因为孩子自己能看了,父母就不再读给她听,不但可惜,而且对孩子的成长也是一种损失,所以在孩子上小学以前,甚至进入小学以后,父母都应该继续念图画书或童话给他们听。这对丰富亲子的生活,建立心灵互通的人际关系,也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五六岁的孩子,自己看图画书大都是盯着文子一个一个的念。这种读字般的看书,孩子根本体验不到读书的快乐,更谈不上享受了。
所以满怀爱心的念书给孩子听,将文字转化成生动、温暖的话语,并让这些话语传入而孩子的耳朵和心中。换句话说,读的人把自身的内涵与图画书结为一体,将书中的真谛和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孩子。这种言语的体验和心灵的沟通,幼儿自己看书时无法体验的。
握着孩子的手念图画书
父母将孩子交给托儿所,交给幼儿园,交给学校,交给补习班,交给电视,交给社会,甚至交给国家,结果使的亲子关系支离破碎。
每天晚上念图画书给孩子听,是多么快乐的事情!这样的孩子一生都不会忘记念图画书给自己听的父亲或者母亲,以及父母亲那双温暖的大手,这种温暖的人际关系中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情商。
读书是一种享受
充分享受了图画书乐趣的孩子们,有的很快就能自得其乐的阅读,有的孩子还需要大人从旁协助,读书不是赛跑,不能以快慢来决胜负,如果母亲心急或不安,只会影响孩子读书时的情绪。
对已经能自己看书的孩子,当然不妨悄悄准备一些有趣的书,或是不落痕迹的读书给他们看,孩子上图书馆也是个不错的办法。
孩子在三岁以前已经能够理解一生中所用语言的四分之三,孩子的阅读能力和用耳朵听的能力,虽然有很大的差异,但无论自己阅读或是大人念给他听,都等于她自己读完了一本书。
对于还不能自己阅读的孩子,父母应该继续念图画书给他们听,不要心急, 要配合孩子的状况循序渐进。
父母一个劲儿的催促孩子读书,不但毫无意义,而且有害。阅读是一种乐趣,而不是父母的面子。孩子身边应该布满有趣的书,而不是父母认为对孩子有用的书。这样孩子才能享受阅读的乐趣。
父母的读书习惯
怎样才能让孩子爱读书呢?首先要有一个爱读书的父亲和母亲,孩子自然也会亲近书本。或许从小牵着孩子的手到图书馆看书或借书也很重要。
家里边到处都是有趣的图书,家长没事不是在看手机还是在看书,那孩子自然而然就跟着读书了。
念图画书给孩子听
有些家长说,我一整天都在和孩子说话呀,但是说的话有没有质量呢?经常性的喊她起床,晚上哄她睡觉,用这种方式和孩子说话的母亲,不是高效的陪伴。
念图画书给孩子听,就是父母和孩子说话的最佳方式之一。因为图画书自己不会说话,图画书的内容必须经由念故事的人传达给孩子。父母每天至少抽出10到15分钟,选择生动有趣的图画书念给孩子听,孩子一定会又高兴又满足。看到孩子欢喜的模样,就是父母生儿育女的喜悦。可见念图画书给孩子听,意义多么重大。也只有亲子双方都感受到这种喜悦,这项活动才能持续下去,所以父母最好在讲到精彩之处的时候卖个关子,让孩子引领期盼下一次的亲子故事时间。
有一句名言说:“生命最质朴的感受,就是从心底最深处涌出强烈的,跃动的,无法压抑的喜悦。”卢梭也说:“生命不在乎长短,而在乎深切体认。”所以带着孩子读图画书,唤起孩子心底最深处涌出的喜悦,我们读图画书的目的就达到了。
不要剥夺孩子的阅读乐趣
在读书的过程中,孩子可以提问,发表自己的见解。父母最好不要给孩子问题,因为此时的孩子正处于对文本和图画的理解之中。讲图画书只管一个劲的讲就好了,不要问东问西,因为这些问题只是为了满足大人的需求。
读书最宝贵的时刻,不是在读的时候而是在读完以后,这时读者可以用自己的想法和体验重新思考书中的人和事,这是我们日常生活弥足珍贵的自省时刻。所以刚刚读完一本书也不要急于问孩子问题,这样也会妨碍孩子读书兴趣的养成。
松居直的这本《幸福的种子》,彻底颠覆了我的很多观念。例如,我之前一直想让四岁半的孩子开始认字,想让自己慢慢开始独立读书,看来我的想法还是错了。起初我也以为让孩子读书是为了培养他的语感,培养他的读书能力,让他的学业成绩更好,也培养他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看来这些都是错的,读书最大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享受读书的乐趣。
网友评论
希望在不远的将来,人人都有机会能走上阅读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