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与老子讨论《道德经》第二十章的含义

与老子讨论《道德经》第二十章的含义

作者: 林汉扬 | 来源:发表于2024-04-26 15:50 被阅读0次

《道德经》第二十章原文如下: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儽儽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为了增加对老子学说的理解,我把老子看作为智者,而我作为普通人与之进行对话,我设想两个人物:一位是智者(代表老子的思想),另一位是普通人(代表一般人的思考方式)。以下是他们之间的对话:

普通人:请问智者,您为何总是如此淡定,而我们却常常感到忧虑?

智者:这是因为我放弃了世俗的学问,心中没有挂碍。善与恶、美与丑,在我看来都是自然的一部分,没有绝对的界限。

普通人:但是,我们应该有所敬畏吧?

智者:当然,对于宇宙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奥秘,我们应该怀有敬畏之心。然而,这种敬畏并不是恐惧,而是对宇宙自然与生命自身的尊重和理解。

普通人:您说“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这是什么意思呢?

智者:这句话意味着大多数人过度在追求物质的富足和外在的成就的过程中反而迷失了真我,但我却更加注重在获得外部物质满足与外在成就时使内心保持与之相匹配的平衡和宁静,这才是自我应该有修身养性。

普通人:那么,您是如何保持这种心态的呢?

智者:我保持一种似是还原到混沌无极的源头又似是整体归一的状态,从宏中观其太一,从微中察精妙之处,以其像是追求过度的清晰和区分不如说是把掌握了整体的枢纽。在世俗眼中,我可能显得昏沉、沉闷,但这却正是因为我为了保持外物与内心之间平衡宁静的方式。

普通人:您说“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智者:这意味着我与众不同,我在追求外在的物质需求层次满足时,不是以不自量力的欲望为求,而是注重内在的精神对外部物质环境资源配置的选择同一性。正如婴儿不必过度强调自我意识的干涉,而安静在母亲胎中一样,遵循着自然规律和生命法则的指引来成长。

相关文章

  • 20181231第216《道德经》20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唯之与阿①,相去几何?美之与恶②,相去若何?人之所畏③,不可不畏。荒兮④,...

  • 大道无情

    其实道德经第二章首句就是大家所讨论的含义。美之为美善之为善都是是不受老子推崇的,所有的存在都是有其合理性的,不要以...

  • 第二十章 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道德经 老子 李若水译评 4个笔记 第二十章 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 唯之与阿[1],相去几何? 善之与恶,相去...

  • 不能理解的“绝学无忧”

    摘自老子《道德经》第二十章: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 日知录-8

    日知录-8 老子《道德经》第二十章这样说: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

  • 绝学无忧:学习《道德经》心得(21)

    文/若冰 (《道德经》第二十章 )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八章、第十九章里,阐述了他的社会观,阐述了社会病态的现象产...

  • 如何学习与理解老子的《道德经》?

    学习《道德经》,首先我们要初步理解几个概念,这是进入老子哲学世界的门径。 1.道与德 老子讲的“道”,有两个含义,...

  • 初识《老子》第20章

    第二十章一百三十七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二十章 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

  • 道与心灵(四)

    ㈣“自我”与“客我”的矛盾 写到这里又使我想起老子道德经二十章的文字:“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于恶,相去若何?人...

  • 精塾学院:韩鹏杰讲道德经之得道者的画像(3)

    【用户分享】 最近订阅了精塾学院的《韩鹏杰讲道德经》,比较喜欢内容,因此拿来分享,今天分享第二十章,老子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老子讨论《道德经》第二十章的含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abn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