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登老师曾经是:“我儿子从生下来到13岁,我都没有跟他大声说过一次话。”
他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情绪正确的表达非常重要。
当孩子做得不好时,其实内心已经感觉特别紧张、害怕,这时父母如果还大吼大叫,只会让孩子陷入无止境的暴力情绪与恐惧环境中。
是啊!只有父母变得柔软,降低音量,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才能养出健康的孩子。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不用吼,孩子还愿意配合你呢?
1. 看着孩子的眼睛说话,给他重视感
在表达一件事情时,一定要确保对方“正在关注你”,它能提升沟通的效率。
很多父母在和孩子说话时,总是在各做各的事情,让彼此的交流少了联结感,所以说的话毫无分量。
内藤先生所说:你想教育好孩子,先看看你给孩子爱的目光足够吗?和孩子说话,一定要看着他的眼睛。
目光是一种非常有征服欲的“语言”,它会让孩子觉得父母是在重视自己,此时再带一点肢体语言,就能拉拢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也回应给父母同等的尊重与关注。
2. 调整说话的方式和语气,给孩子尊重感
与孩子交谈,尽量语气温和,让孩子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
把责备换成尊重,孩子更愿意听。
3. 不要光说话,要行动
父母,是教育中的示范者,无论何时都要做到以身作则。
一个好的管理者绝不是一个“口号司令”,更不是一个“甩手掌柜”,而是一个示范者,用行动去激发孩子的积极性。
父母千万不要当指挥家,而要当陪伴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