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第十五:谏诤:
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
曾子问,父亲说啥孩子就听啥,算孝吗?
孔子说这是什么话啊!这是什么话啊!
接着举了一堆例子,天子如果有7个能指出他错误的臣,就算无道也不至于失掉天下;诸侯如果有5个能指出他错误的臣,就算无道也不至于国家灭亡;大夫如果有3个,就算无道也不至于家族走衰;后面就是士和父亲。
总体表达的意思就是,如果上级无道,就要据理力争,如果什么都听话,那不叫孝。
当然如何判断有道无道,这又是非常困难的认知;所以迷信权威、迎合上级,便成了社会共识。
多读书,明事理;多实践,长见识;多积淀,知进退。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