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小说)杨荣春雪(十七)
徐志海
德全小芬荣二人一直待到了中午饭点时分,马河夫妇才忙完。
间歇王翠娃问德全几次,他都说不急先让别人先刮自己最后。待到街上路边人群都少了的时候,德全从座椅上站起来向前一步跪倒在马河夫妇身边,老泪纵横。
马河夫妇惊异,劝其起身,却不肯。
无奈,马河把座椅搬到他跟前拉着他,说道:“大哥,你指定岁数比我大,你说你是不是有啥难处?”
德全拭泪说道:“大兄弟,我想跟你们学剃头,你们看我现在晚不晚?”
马河看着他硕大的身材,衣衫褴褛的样子,一拍腿窝,说道:“啥早晚,大哥,你先起来再说嘛!”
“就是,你跪着,让街坊邻居看到还以为是出啥子事了呢?”王翠娃哭笑不得的说,“大哥,你赶紧起来吧!”
小芬荣哇唧一声的哭了,说:“爹,你这是弄啥哩?”话没说完,却被德全使劲拉扯着,让其也跪下。
一听“扑通”,小芬荣也跪下了。马河夫妇被吓了一跳。望着眼前面貌黑黢,嘴唇偏厚,眼角有皱纹,眼眶嗪泪水的一老一小,这让马河夫妇情何以堪?
马河跺足挠首,实在站不住了,赶紧把胳膊伸到德全腋下,使劲的去搀扶他起来。
德全这一跪,使得小芬荣也忸怩着跪着不起来了。两人跪在马河夫妇的面前,犹如两个大小乞丐,又似两尊丰碑
马河夫妇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毕竟没有收过徒弟,也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情。
马河难为情的说:“大哥,你起来,有啥话好好说。”
王翠娃也说:“大哥,你起来!”说着伸手搀扶德全。然而德全像个石头。王翠娃脸红了,于是去拉小芬荣起来。可是小芬荣也很牛犟,怎么拉都不起,好似德全不起,她也不起。
马河没有办法了,大声说道,“你一直跪在这里不起来,怎么做生意呢?”
王翠娃,和声道,“是啊,大哥,你起来嘛!有什么话好好说,你要当徒弟,愿意在这学就在这学嘛?我俩夫妻也不是特别苛刻的人,只要你脑子聪明伶俐,学理发剃头刮胡子,这是一看就懂就会的事,先起来再说话。好吗,大哥?”
德全一听收自己为徒弟,于是擦了擦眼角噙着的泪,他一起来小芬荣也站了起来,
马河夫妇眼看中午了,由于他们这事一闹,耽误得也没有做饭,于是就在街上随便买了一点饭菜,拿了回来,摆到德全和小芬荣面前,说道,来吧,今天中午就这样简单的吃一些吧。
吃过中午饭,他俩夫妇又跟往常一样,开始辛勤的劳动了。
小芬荣父女两人,不等分配工作就开始扫地的扫地,端水的端水,每剪一个客人的头发,德全总是会把地上的头发扫在一边,还帮助挪椅子搬马扎子,帮助洗头递毛巾。小芬荣,一会帮着拿剪刀一会帮着递推子(理发用的剃子)。两人忙的不亦乐乎。来往顾客都新奇,皆言,马河夫妇收了个好徒弟,还带了个小帮手。
自从德全和小芬荣来了以后,理发店的生意也逐渐的开始有条不紊起来。
大概这个理发店生意分一个高峰期,也就是说星期一到星期五逢备集,有好有坏,有忙有闲。逢集,人们赶集的多些,理发店生意才特别好些。备集,人们赶集的少些,理发店生意就差些闲些。
什么叫逢备集呢?就是说这个镇上每逢单日子是不出集的,不出集的时候要备货出集,这天日子就叫备集。逢双日子是赶集,就是把备好的货物用车子推出来出集,这一天就是逢集的日子。
这条街上的人们自古以来都遵循着这个规定,比如说一号,一般出集的买卖人不多甚至没有,二号那就是双日子了,出集的人就特别多。所以说,实际上理发店的生意也是逢双日生意好,逢单日生意萧条。还有特别是每个星期五的下午到星期六、星期日这两天半的时间,生意特别忙。
一到周末或者说是逢双日子赶集的人们多起来,街上有捏糖人的摆地摊的,卖花布的,卖土豆的,卖韭菜的,卖黄瓜的,买烟酒糖果瓜子的等等,生意买卖人特别的多,让人特别的眼花缭乱。
不知不觉他们两人在马家沟,马河夫妇家待了两个多月了。德全的手艺还学的挺快,也就是两个多月以后德全就可以自己自主的理发了,有的时候师傅马河出去办事就让德全代替给顾客理发,顾客也很受用德全的理发技术。
在那个年代理发剃头刮胡子,都是不讲究花样的,只要头发理得像个样子,胡子刮的干净,就是个好剃头匠。
前不久,马河师傅不在家,来了一位客人,要求德全跟他理发。只见德全手艺精湛,前推后剪,一会儿功夫就把一个完美像样的发型理出来了,此人照了照镜子,拍手叫好。自此,德全的名声也混出来了,但是也有人不买他帐的?比如就说上个星期一个老太太来理发,德全费了九牛二驴之力把她的头发理完,老太太照着镜子一看,大吵大闹,说是把前面的刘海剪短了,扬言不给钱。
头发理掉了,又不能续上,她大吵大闹,马河夫妇没曾想店里出了这等难看事,没有办法只好跟她说好话。起初不行,最后还是王翠娃有能耐,她前哄后劝才把老太太哄住,最后还约好让她下次再来给她做一次头发,免费的。老太太才开心乐呵的走了。
这件事处理好以后,德全就很少再在店里理发了。
时间过得很快,一下子就到端午节了。
一次德全带着小芬荣去街上转悠。老百货大楼下有一个摆地摊的,他是卖粽子的。德全想,小芬荣长这么大还没有见过粽子,看到了一定新奇,步履踌躇。
果然,她第一次看到那雪白雪白的粽米被竹子叶半包裹着,冒着热气,晾在那个露天的桌子上。她凝视着那雪白雪白的粽子,看了好长时间不肯走。德全拉她手的时候她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垂涎三尺的双眼死死的盯着那个粽子摊位,德全明白了他的意思,于是说:
“妮,走,我带你去吃粽子去!”
小芬荣一听开心的说,“好爹爹,你说那就是粽子。我咋都没见过?
德全说,可不是了,你就是没见过?
他们两人走到摊位前,只见得买家手脚麻利地操作着粽子叶皮。
德全问,怎么卖?
一毛钱五个,两毛钱十个。
德全有点囊中羞涩。他说道,五分钱能不能给我三个?
卖粽子的人说,你的意思就是说一毛钱给你六个,是吗?
德全开心的点头说,是的!
买粽子的怪笑了,你跟我开玩笑呢?我一毛钱卖给你,我还亏了两个,这生意咋做呢?
小芬荣听出意思了,懂事的说道,爹爹算了,我也不吃了,赶明儿回家,你给我用大米做一点好吗?
德全一听,不舍的看看那雪白雪白的粽子,说:“真是个懂事的娃啊。好吧!妮,走!”
卖粽子的,一听这父女俩这样说,感觉心里不是滋味,一叹气说道:唉,还是算了吧?行,那就五分钱给你。你干脆给个一毛钱,给你12个,看在孩子的面子上!
然后,卖粽子的一边跟德全父女装粽子。嘴里还在叹气:哎!真是个可怜的娃啊。
德全父女俩吃的饱饱的回到了理发店照常工作着,下午时分理发店里顾客又多了起来。理发店旁边是一个茶馆。茶馆的人一到下午都特别的多,这天下午德全在店里面认真的忙活着。
小芬荣得空的时间多一点,走到了茶馆门前,听到茶馆里面有一个老大爷,他相貌不扬,但是浓眉大耳。
他呷了一口茶,捏着胡须说道:“咱们这里方圆几十里,谁不知道杨一霸?杨一霸当年哪在杨村杀人放火?其实杀人放火都不是他干的,那是仨丫娃干的。仨丫娃那家伙,人诡道,最后他这一死,死无对证,把这事情全揽杨长海身上了。无奈,杨长海就这样忍气吞声的死在大狱了。这人有气节,讲江湖道义,他兄弟也是一条汉子,为他抚养他的干闺女。他那一兄弟宝珠挺不错,养活着三岁的孩童苦尽甘来啊!”
话毕,大家酣然一笑,呷茶资谈。
小芬荣,虽然不知道杨长海是谁?但是她也能听得出来一些,这是说有关于她自己身世的事。她特别想问一问她爹爹关于她的身世,是不是他们说的那样?————她的父亲是瞎子,母亲是哑巴,奶奶是一个老婶子,她的干爹是杨长海干妈是王寡妇。
小芬荣睡到夜里,做了一个梦。梦到有人拉她。伸手拉她的这个人,眼皮耷拉着像个瞎子。身边站着一个女人,对着她微笑,还给她拿了一些苞谷花吃。
多么可爱的母亲啊!多么慈祥的爸爸呀。小芬荣从梦中哭醒过来。
德全就睡在她的隔壁房间,听到她的哭声赶紧下床走来,过来激动的问小荣儿,你咋了?为啥哭的这么伤心?
小芬荣说:“荣儿不是你亲生的,我的爸爸是个瞎子,妈妈是个哑巴?是这样吗?”
德全看着眼泪丝丝的小荣儿,不得不说出实话来。他说,是的。
不觉时光来到第二年的春天,德全在这里已经学了有七八个月了,理发的手艺也算是学的差不多了。马河夫妇告诉他可以回家,自己立门市了。于是,德全和小芬荣回到了农业学大寨的家里。
回家不几日,院墙屋后里里外外清理干净妥当之后,对外宣传说是自己开了一家理发店,望亲朋好友都来捧场。
万事开头难!德全的生意也不例外。
德全为了让自己的生意有门路,于是到马五杰那里宣传,在李四婆那里也说自己开理发店了,理发费用经济实惠便宜不贵。他的义兄李龙卿也来跟他做宣传拉客人。
刚开业的那一天,为了让左邻右舍知道他开了一家理发店,就在街市上买了一串鞭炮。鞭炮挂在门前的弯腰枣树上,噼里啪啦一响,理发店门市算是开起来了。
自此有人慕名而来,他的生意也好了一段时间,后来由于手艺还是不够精湛,加上自己又不是太用心,生意又下滑了。
在下滑的过程中,他又天天以酒暖胃。有的时候,他急于出去散气就关门大吉了。
不知不觉,就这样的日子过来了。小芬荣要上学前班了,欲要缴纳学费时,德全还是囊中羞涩没有金钱让其上学。还好的是,有李四婆给他筹钱,让小芬荣上了学前班。
在学校里小芬荣学的是,aoeywu等。后来又学习从1数到100,等等数字。
第二年秋天小芬荣上的小学一年级了,这下小芬荣学的东西多了。什么秋天来了,大雁往南飞,什么大小多少日月水火土等语文常识。数学方面上开始学习乘法口诀,加减法,识钟认表念时间等。
小芬荣读书学习很用心很刻苦,作业本总是前面写完写背面,铅笔总是用成了铅笔头还舍不得丢弃。她知道父亲理发总是卑躬屈膝的,挣钱不容易。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小学一年级的小芬荣就会收拾家务,开始自己洗衣做饭了。然而德全却又染上了吸烟喝酒赌牌。小芬荣他也不怎么管教了,总是逢人就说,小荣儿长大了,我可省心了。殊不知,他这是放纵自己,伤害小芬荣的学业和前途。
然而小芬荣很争气,她不仅文化课成绩优秀还自觉学习剪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