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从不够好到足够好。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每一个问题都需要发挥创造力才能解决。同样,孩子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创造的过程,从已知到未知,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
我们经常会做这样的事情,当孩子取得了好的成绩时,我们会告诫孩子,“不要太得意啊,太高兴了容易骄傲,骄傲使人退步”。当孩子的成绩比较差时,我们会跟孩子说,“成绩退步这么大,你竟然还高兴的起来?”考好了,不能高兴,考不好更不能高兴,这就是中国父母。
一个小故事给我们的启发。瑞士钟表匠布克在1560年游览金字塔的时候,根据自己的经验推断——金字塔绝对不是奴隶建造的,而是由一群快乐的自由人建造的。而历史一直沿用几千年前希罗多德的学说——埃及金字塔是由30万奴隶建造的。在之后的400年里,布克一直受到众人的嘲笑,直到2003年,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给出了最终结论,金字塔不是由奴隶建造的,而是由有自由身份的人建造的。布克之所以有这个判断是根据他的一段经历推断出来的。他曾经因为反对教规被捕入狱,在监狱里时,看守采取一些高压政策,让他制作手表,他自己主观上也非常努力,想把手表造的更好,但是无论他怎么努力,都造不出日误差率低于十分之一秒的手表,要知道他在入狱之前是可以制造出日误差率低于百分之一秒的手表。后来他越狱获得自由后又开始制作手表,虽然生活条件不如监狱好,但是他制作手表的能力又恢复了,又可以做出日误差率低于百分之一秒的手表。后来布克经过思考得出了一个结论——影响制造钟表精准度的因素不是取决于外在的环境,而是在于制造者在制作钟表时的心情。所以他推断出,建造金字塔的人必须是自由的人,是一群心情快乐的人,才能建造出世界闻名的建筑奇迹。
杨老师还通过学生练习投篮的示例说明了做事情时快乐心情的重要性。第一种情况,他给学生们讲解投篮的姿势和要领后,给学生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练习投篮,在这种枯燥的训练方式下,很快好多学生们就坚持不下去了,有的可能就做别的事去了。第二种方式,让学生们距离近一点投篮练习,无论球进还是不进,旁边的孩子都给他鼓掌鼓励,大家可以轻松的开一些玩笑,大家在这种欢声笑语的氛围中练习,每个人都很开心,大家互相鼓励监督,最后都能够练习的非常好。这说明这群心情快乐的人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把训练投篮这件事做好了。
教育家斯宾塞说,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自由的人,好的教育只能在快乐的土壤中产生。生命力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力,一种创造更好自己的能力,表现为强烈完善自己的欲望,能够创造生命的奇迹。教育孩子跟布克理念相似,只有当孩子是一个快乐、自由的人的时候,他的创造力才能发挥出来。父母管的少,得到更多自由,心情快乐的孩子,在创造自己人生金字塔的过程中,往往能够做的更好,表现出学习成绩非常的优秀。被父母管束、控制的孩子,心情是暗淡的、沉重的,创造力被囚禁了起来,所以无论他怎么努力,都无法做到更好。这就是好多成绩优秀孩子的父母在给其他家长介绍自己的教育经验时说,自己并没怎么管孩子的原因。
当孩子考试成绩好的时候,我们的心情好,可以给孩子更多的空间和自由,当孩子表现不如我们期望时,我们的心情沉重,会指责、批评甚至打骂孩子,令孩子感觉到恐惧。孩子会发现自己的自由、快乐是有限的,是由父母的心情决定的。一旦孩子被限制自由,他就会跟你对抗,因为你束缚了孩子的创造力,而每个孩子都是与生俱来拥有这种创造力的,他的目的就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同样,有条件的爱孩子,就是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就是囚禁了孩子的创造力,他没有能力让自己变得更好。如果父母眼中只盯着学习,就看不到布克故事的启发,有时孩子也在非常努力的学习,但是成绩就是上不去,这是因为孩子没有一个快乐的心情,他本身的创造力被束缚了。当孩子能够主动学习的时候,他才能有更高的学习效率,因为主动学习的孩子是快乐的自由人,能够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被动学习的孩子被限制了自由,他的创造力是被束缚的。
因此可见,一个孩子具有一个好的心情对他的学习来说是多么重要。孩子的好心情来自父母,如果父母的情绪非常稳定,能够互相配合,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创造出一个有爱的语境,能够理解、体谅、共情孩子,随时疏导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每天都能够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那么孩子的创造力就能发挥出来,他就能够不断的完善自己,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取得一个好的学习成绩自然就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
网友评论